《清史稿》卷五百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 翻译|《清史稿》卷五百三 列传二百九十

清史稿 2022-07-19 网络整理 可可

【guoxue.jxxyjl.com--清史稿】

◎艺术二

  王澍蒋衡 徐用锡王文治 梁巘 梁同书 邓石如钱伯坰 吴育 杨沂孙吴熙载梅植之 杨亮

  王澍,字若林,号虚舟,江南金坛人。绩学工文,尤以书名。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入翰林,累迁户科给事中。雍正初,诏以六科隶都察院。澍谓科臣掌封驳,品卑任重,傥隶台臣,将废科参,偕同官崔致远、康五端抗疏力争。世宗怒。立召诘之,从容奏对,上意稍解,遂改吏部员外郎。越二年,告归,益耽书,名播海内。摹古名搨殆遍,四体并工。於唐贤欧、褚两家,致力尤深,辄跋尾自道所得。后内阁学士翁方纲持论与异,谓其篆书得古法,行书次之,正书又次之。所著题跋及淳化阁帖考正,并行於世。

  自明、清之际,工书者,河北以王铎、傅山为冠,继则江左王鸿绪、姜宸英、何焯、汪士鋐、张照等,接踵而起,多见他传。大抵渊源出於明文徵明、董其昌两家,鸿绪、照为董氏嫡派,焯及澍则於文氏为近。澍论书尤详,一时所宗。

  蒋衡,改名振生,字湘帆,晚号拙老人。与澍同里。键户十二年,写十三经。乾隆中,进上,高宗命刻石国学,授衡国子监学正,终不出。衡早岁好游,足迹半海内,观碑关中,获晋、唐以来名迹,临摹三百馀种,曰拙存堂临古帖。晚与澍相期斫胜,每临一书,相从质证。子骥,孙和,并以书世其家。

  骥尤精分隶,著汉隶譌体集、古帖字体、续书法论各一卷,兼工画。其言曰:“汉、魏字体不同,性情各异。书须悬臂中锋,而用力以和平为主。作画之提顿逆折,参差映带,其理一尔。”皆阐明其先说。

  徐用锡,字坛长,宿迁人,占籍大兴。登乡举,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从李光地游,究心乐律、音韵、历数、书法。五十四年,分校会试,严绝请讬,衔之者反嗾言官劾其把持闱事,圣祖原之,终以浮议罢归。乾隆初,起授翰林院侍读,年已八十。寻告归,卒於家。用锡乡举出姜宸英之门,与何焯同为光地客,论书多与二家相出入。精於鉴别古人,言笔法亦多心得,著字学劄记二卷,载圭美堂集中。

  王文治,字禹卿,江苏丹徒人。生有夙慧,十二岁能诗,即工书。长游京师,从翰林院侍读全魁使琉球,文字播於海外。乾隆三十五年,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逾三年,大考第一,擢侍读。出为云南临安知府,因事镌级,乞病归。后当复官,厌吏事,遂不出,往来吴、越间,主讲杭州、镇江书院。高宗南巡,至钱塘僧寺,见文治书碑,大赏爱之。内廷有以告,招之出者,亦不应。

  喜声伎,行辄以歌伶一部自随,辨论音律,穷极幽渺。客至张乐,穷朝暮不倦。海内求书者,多有餽遗,率费於声伎。然客散,默然禅定,夜坐,肋未尝至席。持佛戒,自言吾诗与书皆禅理也。卒,年七十三。

  所著诗集外有快雨堂题跋,略见论书之旨。文治书名并时与刘墉相埒,人称之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与姚鼐交最深,论最契,当时书名,鼐不及文治之远播;后包世臣极推鼐书,与刘墉并列上品,名转出文治上。

  梁巘,字闻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官四川巴县知县。晚辞官,主讲寿春书院,以工李北海书名於世。初为咸安宫教习,至京师,闻钦天监正何国宗曾以事系刑部,时尚书张照亦以他事在系,得其笔法,因诣家就问。国宗年已八十馀,病不能对客,遣一孙传语。巘质以所闻,国宗答曰:“君已得之矣。”赠以所临米、黄二帖。

  后巘以语金坛段玉裁曰:“执笔之法,指以运臂,臂以运身。凡捉笔,以大指尖与食指尖相对,笔正直在两指尖之间,两指尖相接如环,两指本以上平,可安酒杯。平其肘,腕不附几,肘圆而两指与笔正当胸,令全身之力,行於臂而凑於两指尖。两指尖不圆如环,或如环而不平,则捉之也不紧,臂之力尚不能出,而况於身?紧则身之力全凑於指尖,而何有於臂?古人知指之不能运臂也,故使指顶相接以固笔,笔管可断,指锲痛不可胜,而后字中有力。其以大指与食指也,谓之单勾;其以大指与食指中指也,谓之双勾;中指者,所以辅食指之力也,总谓之‘拨镫法’。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书,右军从旁掣其笔不得,即谓此法。舍此法,皆旁门外道。二王以后,至唐、宋、元、明诸大家,口口相传如是,董宗伯以授王司农鸿绪,司农以授张文敏,吾闻而知之。本朝但有一张文敏耳,他未为善。王虚舟用笔祗得一半,蒋湘帆知握笔而少作字乐趣。世人但言无火气,不知火气使尽,而后可言无火气也。如此捉笔,则笔心不偏,中心透纸,纸上飒飒有声。直画粗者浓墨两分,中如有丝界,笔心为之主也。如此捉笔,则必坚纸作字,软薄纸当之易破。其横、直、撇、捺皆与今人殊,笔锋所指,方向迥异,笔心总在每笔之中,无少偏也。古人所谓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者,於此可悟入。”巘少著述,所传绪论仅此。当时与梁同书并称,巘曰“北梁”,同书曰“南梁”。123

  梁同书,字元颖,晚号山舟,浙江钱塘人,大学士诗正子。乾隆十七年,会试未第,高宗特赐与殿试,入翰林,大考,擢侍讲。淡於荣利,未老,因疾不出。晚年重宴鹿鸣,加侍讲学士衔。卒,年九十三。好书出天性,十二岁能为擘窠大字。初法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后乃变化。名满天下,求书者纸日数束,日本、琉球皆重之。

  尝与张燕昌论书,略曰:“古人云‘笔力直透纸背’,当与天马行空参看。今人误认透纸,便如药山所云‘看穿牛皮’,终无是处。盖透纸者,状其精气结撰墨光浮溢耳,彼用笔如游丝者,何尝不透纸背耶?用腕力使极软之笔自见,譬如人持一彊者,使之直,则无所用力;持一弱者,欲不使之偃,则全腕之力,自然集於两指端。其实书者只知指运,而不知有腕力也。藏锋之说,非笔如钝锥之谓,自来书家从无不出锋者,只是处处留得笔住,不使直走。笔耍软,软则遒;笔要长,长则灵;笔耍饱,饱则腴;落笔耍快,快则意出。书家燥锋曰渴笔,画家亦有枯笔,二字判然不同。渴则不润,枯则死矣。今人喜用硬笔故枯。帖教人看,不教人摹。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书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字耍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著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中锋之法,笔提得起,自然中,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总为我一缕笔尖所使,虽不中亦中。乱头粗服非字也,求逸则野,求旧则拙,此处不可有半点名心在。”同书平生书旨,与梁巘之异同,具见於此。

  邓石如,初名避仁宗讳,遂以字行,改字顽伯,安徽怀宁人。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少产僻乡,鲜闻见,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弱冠孤贫,游寿州,梁巘见其篆书,惊为笔势浑鸷,而未尽得古法。介谒江宁梅镠,都御史瑴成子也。家多弆藏金石善本,尽出示之,为具衣食楮墨,使专肄习。

  好石鼓文,李斯峄山碑、泰山刻石,汉开母石阙,敦煌太守碑,吴苏建国山碑,皇象天发神谶碑,唐李阳冰城隍庙碑、三坟记,每种临摹各百本。又苦篆体不备,写说文解字二十本。帝搜三代钟鼎,秦、汉瓦当、碑额。五年,篆书成。乃学汉分,临史晨前、后碑,华山碑,白石神君,张迁,潘校官,孔羡,受禅,大飨诸碑,各五十本。三年,分书成。石如篆法以二李为宗,纵横辟阖,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字体微方,与秦、汉当额为近。分书结体严重,约峄山、国山之法而为之。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

  客梅氏八年,学既成,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游黄山,至歙,鬻篆於贾肆。编修张惠言故深究秦篆,时馆修撰金榜家,偶见石如书,语榜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乃冒雨同访於荒寺,榜备礼客之於家。荐於尚书曹文埴,偕至京师,大学士刘墉、副都御史陆锡熊皆惊异曰:“千数百年无此作矣!”时京师论篆、分者,多宗内阁学士翁方纲,方纲以石如不至其门,力诋之。石如乃去,客两湖总督毕沅,沅故好客,吴中名士多集节署,裘马都丽,石如独布衣徒步。居三年,辞归,沅为置田宅,俾终老。濒行,觞之,曰:“山人,吾幕府一服清凉散也!”石如年四十六始娶,常往来江、淮间,卒,年六十三。

  子传密,初名廷玺,字守之。从李兆洛学,晚客曾国藩幕。能以篆书世其家。

  当乾、嘉之间,嘉定钱坫、阳湖钱伯坰,皆以书名。坫自负其篆直接阳冰,尝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叹为阳冰之亚。既而知为石如所作,摭其不合六书者以为诋。伯坰故服石如篆、分为绝业,及见其行、草,叹曰:“此杨少师神境也!”复与论笔法不合,遂助坫诋之尤力。坫见儒林传。

  伯坰,字鲁斯,自号仆射山人,尚书维城从子。少孤,力学,工诗嗜酒,广交游,以国子监生终。书学颜平原、李北海,尝曰:“古人用兔毫,故书有中线,今用羊毫,其精者乃成双钩。吾躭此五十年,才十得三四。”论者谓自刘墉殁,正、行书以伯坰为第一。其执笔,虚小指,以三指包管外,与大指相拒,侧毫入纸,助怒张之势。指腕皆不动,以肘来去,斥古今相承拨镫之说。石如作书,则悬腕双钩,管随指转,两家法大殊。123

  吴育,字山子,江苏吴江人。与包世臣、李兆洛游,能文,工书。谓:“下笔须使笔毫平铺纸上,乃四面圆足,此阳冰篆法,书家真秘密语。”世臣取其说。育篆书尤工,法与石如差近。

  杨沂孙,字咏春,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官安徽凤阳知府。父忧归,遂不出,自号濠叟,少学於李兆洛,治周、秦诸子。耽书法,尤致力於篆、籀,著文字解说问譌,欲补苴段玉裁、王筠所未备。又考上古逮史籀、李斯,折衷於许慎,作在昔篇。篆、隶宗石如,而多自得。尝曰:“吾书篆、籀,颉颃邓氏,得意处或过之;分、隶则不能及也。”光绪七年,卒,年六十九。沂孙同时工篆、籀者,又推吴大澂,自有传。

  吴熙载,初名廷飏,以字行,后又字让之,江苏仪徵人。先世居江宁,父明煌,始游扬州,善相人术。熙载为诸生,博学多能,从包世臣学书。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其笔法兼采同时黄乙生、王良士、吴育、朱昂之、邓石如诸人之说。执笔,食指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中指内钩,小指贴名指外拒,管向左迤,后稍偃,若指鼻准。运锋,使笔毫平铺纸上,笔笔断而后起。结字计白当黑,使左右牝牡相得,自谓合古人八法、九宫之旨。熙载恪守师法,世臣真、行、藁草无不工,嗜篆、分而未致力,熙载篆、分功力尤深。复纵笔作画,亦有士气。咸丰中,卒。

  与熙载同受包氏法者,江都梅植之蕴生,甘泉杨亮季子,高凉黄洵修存,馀姚毛长龄仰苏,旌德姚配中仲虞,松桃杨承汪挹之。配中详儒林传。

  植之,道光十九年举人。通经,以诗鸣,世臣尤称其书。谓其跌宕遒丽,段炼旧搨,血脉精气,奔赴腕下,熙载未之敢先。又得琴法於吴思伯之女弟子颜夫人,独具神解。纠正思伯传谱,於古操制曲之故,辄能知之。自署所居曰嵇庵。配中与有同嗜,著琴学二卷。植之五十而卒,琴法未有传书。

  亮,世为将家,袭骑都尉世职。笃学敦行,江、淮间士大夫多称之。书亚於熙载。

  合肥沈用熙最后出,至光绪末始卒,年近八十。毕生守师法,最为包门老弟子。

  世臣叙次清一代书人为五品,分九等:“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寻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妙品上一人,邓石如分及真书;妙品下二人,刘墉小真书,姚鼐行草书。能品上七人,释邱山真及行书,宋玨分榜书,傅山草书,姜宸英行书,邓石如草书,刘墉榜书,黄乙生行榜书;能品下二十三人,王铎草书,周亮工草书,笪重光行书,吴大来草书,赵润草榜书,张照行书,刘绍庭草榜书,吴襄行书,翟赐履草书,王澍行书,周於礼行书,梁巘真及行书,翁方纲行书,于令行书,巴慰祖分书,顾光旭行书,张惠言篆书,王文治方寸真书,刘墉行书,汪庭桂分书,钱伯坰行及榜书,陈希祖行书,黄乙生小真行书。逸品上十五人,顾炎武正书,萧云从行书,释雪浪行书,郑簠分及行书,高其佩行书,陈洪绶行书,程邃行书,纪映锺行书,金农分书,张鹏翀行书,袁枚行书,朱筠藁书,朱珪真书,邓石如行书,宋镕行书;逸品下十六人,王时敏行及分书,朱彝尊分及行书,程京萼行书,释道济行书,赵青藜真及行书,钱载行书,程瑶田小真书,巴慰祖行书,汪中行书,毕涵行书,陈淮行书,姚鼐小真书,程世淳行书,李天澂行书,伊秉绶行书,张桂岩行书。佳品上二十二人,沈荃真书,王鸿绪行书,先著行书,查士标行书,汪士鋐真书,何焯小真书,陈奕禧行书,陈鹏年行书,徐良行书,蒋衡真书,于振行书,赵知希草书,孔继涑行书,稽璜真书,钱澧行书,桂馥分书,翁方纲小真书,张燕昌小真书,康基田行书,钱坫篆书,谷际岐行书,洪梧小真书;佳品下十人,郑来行书,林佶小真书,方观承行书,董邦达行书,华嵒行书,秦大士行书,高方小真书,金榜真书,吴俊行书,陈崇本小真书。”九品共九十七人,重见者六人,实九十一人。复增能品上一人,张琦真、行及分书;能品下三人,于书佃行书,段玉立小真及草书,吴德旋行书。佳品上六人,吴育篆及行书,方履籛分书,梅植之行书,朱昂之行书,李兆洛行书,徐准宜真书。

  其后包氏之学盛行,咸、同以来,以书名者,何绍基、张裕钊、翁同龢三家最著,并见他传。绍基宗颜平原法,晚复出入汉分;裕钊源出於包氏;同龢规模闳变,不为诸家所囿,为一代后劲云。123

本文来源:https://guoxue.jxxyjl.com/qingshigao/2604.html

  • 《清史稿》卷464|《清史稿》卷八 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   四十一年壬午春正月壬寅,诏修国子监。丙午,诏系囚经缓决者减一等。以雅尔江阿袭封简亲王。庚戌,上巡幸五台山。   二月庚申,次射虎川。士民请於菩萨顶建万寿亭祝釐。不许。丁卯,上巡视子牙河。   三月壬午,上还京。以瓦尔岱为满洲都统,吴达禅、马思哈、满丕为蒙古都统。丁亥,上御经筵。...

    发布于:2022-10-04

    详细阅读
  •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_《清史稿》卷一百二十四 志九十九

    ◎食货五   △钱法茶法矿政   钱法太祖初铸“天命通宝”钱,别以满、汉文为二品,满文一品钱质较汉文一品为大。天聪因之。世祖定鼎燕京,大开铸局,始定一品。於户部置宝泉局,工部置宝源局。“顺治通宝”钱,定制以红铜七成、白铜三成搭配鼓铸。钱千为万,二千串为一卯,年铸三十卯。每钱重一钱。二年,增重二分,定...

    发布于:2022-10-04

    详细阅读
  • [《清史稿》卷464]《清史稿》卷十九 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   二十一年春正月己丑,英人寇广东虎门,副将陈连陛及其子举鹏死之。庚寅,以奕山为御前大臣。辛卯,琦善以虎门陷,下部严议,褫提督关天培顶戴。命奕山为靖逆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督办广东海防。命赛尚阿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庚子,命讷尔经额驻天津,督办海防。命哈哴阿赴山海关,督办海防。命耆英...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清史稿》卷464_《清史稿》卷十一 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   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纪年开帙,命减刑。癸未,命庆复进剿瞻对,为李质粹声援。辛卯,赈江苏铜山、安徽宿州等州县饥。甲午,朝鲜入贡。李质粹进攻灵达,班滚之母赴营乞命,仍纵归。上饬其失机。谕庆复督兵前进。   二月戊戌,赈山西大同等十二州县饥。辛丑,召北路军营参赞大臣拉布敦、乌勒来京,以塔...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清史稿》卷464_《清史稿》卷三十七 志十二

    ◎天文十二   日食月五星凌犯掩距太白昼见日变月变   日食三统、四分,皆有推月食术,而无推日食术。由日食或见或否,或浅或深,随地而变。不详其数,立术綦难。故自古以为尤异,每食,史册必书。后人推日食之术密矣,犹必书者,从其朔也。其见於本纪,无食分及所次宿,备以入志,言推步者考焉。   顺治元年八月丙...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六_《清史稿》卷四十四 志十九

    ◎灾异五   洪范曰:“土爰稼穑。”不成则为咎徵。凡恒风霾、晦冥、花妖、蟲孽、牛祸、地震、山颓、雨毛、地生毛、年饥、黄眚、黄祥皆属之於土。   顺治二年七月,湖州大风拔木。三年二月,孝感大风拔木。五年六月,无为州大风,坏屋拔木。八月,海丰飓风,毁庐舍无算。六年正月,潞安飙风大作。五月,五河狂风昼夜不...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清史稿》卷464】《清史稿》卷六 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讳玄烨,世祖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三月戊申诞上於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声洪。六龄,偕兄弟问安。世祖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原为贤王。”帝言:“原效法父皇。”世祖异焉。   顺治十八年正月丙辰,世祖崩,帝即位,年八...

    发布于:2022-10-02

    详细阅读
  • 【《清史稿》卷464】《清史稿》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选举四   △制科荐擢   制科者,天子亲诏以待异等之才。唐、宋设科最多,视为优选。清代科目取士,垂为定制。其特诏举行者,曰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若经学,若巡幸召试,虽未设科,可附见也。圣祖敦崇实学,康熙甲辰、丁未两科,改试策论。既廷臣以古学不可猝办,请仍旧制。   十七年,诏曰:“自...

    发布于:2022-10-02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清史稿》卷464|《清史稿》卷九 本纪九

    ◎世宗本纪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讳胤禛,圣祖第四子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有异徵,天表魁伟,举止端凝。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雍亲王。   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在申昜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圣祖大渐,召於斋宫,宣诏嗣位。圣祖崩。辛丑,上即位,以明年...

    发布于:2022-10-0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1 国学经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