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三一九|《宋史》卷三百九十一 列传第一百五十

宋史 2023-05-24 网络整理 可可

【guoxue.jxxyjl.com--宋史】

周必大 留正 胡晋臣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必大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

  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守秘书省正字。馆职复召试自此始。兼国史院编修官,除监察御史。

  孝宗践祚,除起居郎。直前奏事,上曰:"朕旧见卿文,其以近作进。"上初御经筵,必大奏:"经筵非为分章析句,欲从容访问,裨圣德,究治体。"先是,左右史久不除,并记注壅积,必大请言动必书,兼修月进。乃命必大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又兼权中书舍人。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

  权给事中,缴驳不辟权幸。翟婉容位官吏转行碍止法,争之力,上曰:"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

  曾觌、龙大渊得幸,台谏交弹之,并迁知阁门事,必大与金安节不书黄,且奏曰:"陛下于政府侍从,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人委曲迁就,恐人言纷纷未止也。"明日宣手诏,谓:"给舍为人鼓扇,太上时小事,安敢尔!"必大入谢曰:"审尔,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退待罪,上曰:"朕知卿举职,但欲破朋党、明纪纲耳。"旬日,申前命,必大格不行,遂请祠去。

  久之,差知南剑州,改提点福建刑狱。入对,愿诏中外举文武之才,区别所长为一籍,藏禁中,备缓急之用。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领史职。郑闻草必大制,上改窜其末,引汉宣帝事。必大因奏曰:"陛下取汉宣帝之言,亲制赞书,明示好恶。臣观西汉所谓社稷臣,乃鄙朴之周勃,少文之汲黯,不学之霍光。至于公孙弘、蔡义、韦贤,号曰儒者,而持禄保位,故宣帝谓俗儒不达时宜。使宣帝知真儒,保至杂伯哉?愿平心察之,不可有轻儒名。"上喜其精洽,欲与之日夕论文。

  德寿加尊号,必大曰:"太上万寿,而绍兴末议文及近上表用嗣皇帝为未安。按建炎遥拜徽宗表,及唐宪宗上顺宗尊号册文,皆称皇帝。"议遂定。赵雄使金,赍国书,议受书礼。必大立具草,略谓:"尊卑分定,或较等威;叔侄亲情,岂嫌坐起!"上褒之曰:"未尝谕国书之意,而卿能道朕心中事,此大才也。"

  兼权兵部侍郎。奏请重侍从以储将相,增台谏以广耳目,择监司、郡守以补郎官。寻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婺州四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易守者四,甚至秀州一年而四易守,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

  兼侍讲,兼中书舍人。未几,辞直学士院,从之。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给事中莫济封还录黄,必大奏曰:"昨举朝以为不可,陛下亦自知其误而止之矣。曾未周岁,此命复出。贵戚预政,公私两失,臣不敢具草。"上批:"王疾速撰入。济、必大予宫观,日下出国门。"说露章荐济、必大,于是济除温州,必大除建宁府。济被命即出,必大至丰城称疾而归,济闻之大悔。必大三请祠,以此名益重。

  久之,除敷文阁待制兼侍读、兼权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劳之曰:"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除兵部侍郎,寻兼太子詹事。奏言:"太宗储才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储才为治平、元祐之用。自章、蔡沮士气,卒致裔夷之祸。秦桧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愿陛下储才于闲暇之日。"

  上日御球场,必大曰:"固知陛下不忘阅武,然太祖二百年天下,属在圣躬,愿自爱。"上改容曰:"卿言甚忠,得非虞衔橛之变乎?正以仇耻未雪,不欲自逸尔。"升兼侍读,改吏部侍郎,除翰林学士。12345

  久雨,奏请减后宫给使,宽浙郡积逋,命省部议优恤。内直宣引,论:"金星近前星,武士击球,太子亦与,臣甚危之。"上俾语太子,必大曰:"太子人子也,陛下命以驱驰,臣安敢劝以违命,陛下勿命之可也。"

  乞归,弗许。上欲召人与之分职,因问:"吕祖谦能文否?"对曰:"祖谦涵养久,知典故,不但文字之工。"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进吏部兼承旨。诏礼官议明堂典礼,必大定圜丘合宫互举之议。被旨撰《选德殿记》及《皇朝文鉴序》。必大在翰苑几六年,制命温雅,周尽事情,为一时词臣之冠。或言其再入也,实曾觌所荐,而必大不知。

  除参知政事,上曰:"执政于宰相,固当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议事,执政更无语,何也?"必大曰:"大臣自应互相可否。自秦桧当国,执政不敢措一辞,后遂以为当然。陛下虚心无我,大臣乃欲自是乎?惟小事不敢有隐,则大事何由蔽欺。"上深然之。久旱,手诏求言。宰相谓此诏一下,州郡皆乞振济,何以应之,约必大同奏。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侪阻隔之,何以塞公论。"

  有介椒房之援求为郎者,上俾谕给舍缴驳,必大曰:"台谏、给舍与三省相维持,岂可谕意?不从失体,从则坏法。命下之日,臣等自当执奏。"上喜曰:"肯如此任怨耶?"必大曰:"当予而不予则有怨,不当予而不予,何怨之有!"上曰:"此任责,非任怨也。"除知枢密院。上曰:"每见宰相不能处之事,卿以数语决之,三省本未可辍卿也。"

  山阳旧屯军八千,雷世方乞止差镇江一军五千,必大曰:"山阳控扼清河口,若今减而后增,必致敌疑。扬州武锋军本屯山阳者,不若岁拨三千,与镇江五千同戍。"郭杲请移荆南军万二千永屯襄阳,必大言:"襄阳固要地,江陵亦江北喉襟。"于是留二千人。上谕以"金既还上京,且分诸子出镇,将若何?"必大言:"敌恫疑虚喝,正恐我先动。当镇之以静,惟边将不可不精择。"

  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上诸军升差籍,时点召一二察能否,主帅悚激,无敢容私。创诸军点试法,其在外解发而亲阅之。池州李忠孝自言正将二人不能开弓,乞罢军。上曰:"此枢使措置之效也。"金州谋帅,必大曰:"与其私举,不若明扬。"令侍从、管军荐举。或传大石林牙将加兵于金,忽鲁大王分据上京,边臣结约夏国。必大皆屏不省,劝上持重,勿轻动。既而所传果妄。上曰:"卿真有先见之明。"

  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首奏:"今内外晏然,殆将二纪,此正可惧之时,当思经远之计,不可纷更欲速。"秀州乞减大军总制钱二万,吏请勘当,必大曰:"此岂勘当时耶?"立蠲之。封事多言大臣同异,必大曰:"各尽所见,归于一是,岂可尚同?陛下复祖宗旧制,命三省覆奏而后行,正欲上下相维,非止奉行文书也。"

  高宗升遐,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止之。贺正使至,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济国公。

  十一月,留身乞去,上奖劳再三。忽宣谕:"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须卿且留。"必大言:"圣体康宁,止因孝思稍过,何遽至倦勤。"上曰:"礼莫大于事宗庙,而孟飨多以病分诣;孝莫重于执丧,而不得自至德寿宫。欲不退休,得乎?朕方以此委卿。"必大泣而退。十二月壬申,密赐绍兴传位亲札。辛卯,命留身议定。二月壬戌,又命预草诏,专以奉几筵、侍东朝为意。拜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右丞相。壬子,上始以内禅意谕二府。二月辛酉朔,降传位诏。翼日,上吉服御紫宸殿。必大奏:"陛下巽位与子,盛典再见,度越千古。顾自今不得日侍天颜。"因哽噎不能言,上亦泫然曰:"正赖卿等协赞新君。"

  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巘令帖麻改定,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12345

  何澹为司业,久不迁,留正奏选之。澹憾必大而德正,至是为谏长,遂首劾必大。诏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澹论不已,遂以少保充醴泉观使。判隆兴府,不赴,复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复大观文。坐所举官以贿败,降荥阳郡公。复益国公,改判隆兴,辞,除醴泉观使。

  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曰圣孝,曰敬天,曰崇俭,曰久任。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

  先是,布衣吕祖泰上书请诛韩侂胄,逐陈自强,以必大代之。嘉泰元年,御史施康年劾必大首唱伪徒,私植党与,诏降为少保。自庆元以后,侂胄之党立伪学之名,以禁锢君子,而必大与赵汝愚、留正实指为罪首。

  二年,复少傅。四年,薨,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谥文忠。宁宗题篆其墓碑曰"忠文耆德之碑。"

  自号平园老叟,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尝建三忠堂于乡,谓欧阳文忠修、杨忠襄邦乂、胡忠简铨皆庐陵人,必大平生所敬慕,为文记之,盖绝笔也。一子,纶。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六世祖从效,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封鄂国公。绍兴十三年,第进士,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

  龚茂良守番禺,正言:"在法:劫盗脏满五贯死,海盗加等。小民饵利,率身陷重辟。请镂梓海上,使户知之。"民始知避。用茂良荐,赴都堂审察。宰相虞允文奇之,荐于上。得对,正言:"国家右文而略武备,祖宗以天下全力用于西夏,承平日久,边不为备,至敌人长驱而不能支。今当改辙,使文武并用。"孝宗嘉叹,书札中要语下三省施行。

  知循州,陛辞,言:"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上益喜,明日谕辅臣:"留正奏事,议论耿耿,可与职事官。"除军器监簿,历官考功郎官。太常谥叶义问"恭简",正覆谥,言:"义问将兵出疆,不知敌人情伪,及金犯边,督视寡谋,几至败事。"下太常更议,时论韪之。

  擢起居舍人,寻权中书舍人。光宗自东宫朝,顾见正,谓左右曰:"修整如此,其人可知。"乃请于上,兼太子左谕德。正言:"记注进御,非设官本意。乞自今免奏御。"诏从之。

  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兵部侍郎,除给事中。张说子荐往视镇江战舰,挟势游观,沉舟溺卒,除知阁门事、枢密副承旨,正封对还词头。洪邦直除御史,正言:"邦直为邑人所讼,不宜任风宪。"

  兼权吏部尚书,言:"用人莫先论相。陛下志在恢复,而相位不能任辅赞。望精选人才,与图大计。"时相益不乐,以显谟阁直学士出知绍兴府。

  侍御史范仲芑劾前帅脏六十万,有诏核责。正明其非辜,御史怒,并劾正,降显谟合待制、提举玉隆万寿宫。寻复职。知赣州,奏减上供米,不报。及为相,蠲一万八千石。知隆兴府。

  进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平四蜀折租价,岁减酒课三十八万。乾道初,羌酋奴儿结越大渡河,据安静砦,侵汉地几百里。正密授诸将方略,擒奴儿结以归,尽俘其党,羌平。进敷文阁学士,寻诏赴行在。正在蜀以简素化民,归装仅书数簏,人服其清。

  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孝宗密谕内禅意,拜右丞相。一日奏事,皇太子参决侍立,上顾谓太子曰:"留正纯诚可托。"

  光宗受禅,主管左右春坊姜特立随龙恩擢知阁门事,声势浸盛。正列其招权预政状,乞斥逐,上意犹未决。会副参阙,特立谒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迁左相,叶翥、张枃当择一人执政,未知孰先?"正奏之,上大怒,诏特立提举兴国宫。孝宗闻之,曰:"真宰相也。"

  绍熙元年,进左丞相。正谨法度,惜名器,豪发不可干以私。引赵汝愚首从班,卒与之共政。用黄裳为皇子嘉王翊善,世号得人。嘉王感疾,正言:"陛下只有一子,隔在宫墙外非便,乃令蚤正元良之位,入居东宫,则朝夕相见甚顺。"又奏:"太子,天下本。《传》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汉文帝即位,即建太子。本朝皇子居冢嫡,有未出阁而正储位者。皇子嘉王既居冢嫡,出合已久,宜早正储位,以定天下本。"再月不报。检《汉文帝纪》及本朝真宗立仁宗典故,并吕诲、张方平两奏,节其要语缴奏。12345

  上不豫,外议汹汹,正与同列间至福宁殿奏事,处分得宜,人情以安。进封申国公。上疾浸平,正乞归政,不许。

  初,正帅蜀,虑吴氏世将,谋去之。至是,朝廷议更蜀帅,正言:"西边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遂以户部侍郎丘崈行。及吴挺死,韩侂胄为吴氏地,使吴曦世袭。正力请留曦环卫,遣张诏代挺。后数岁,曦入蜀,卒稔变。

  寿皇圣政成,进少保,封卫国公。李端友以椒房亲,手诏除郎,正缴还,上不纳,复执奏曰:"昔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今端友依凭内援,恐累圣德。"姜特立除浙东副总管,寻召赴行在,正引唐宪宗召吐突承璀事,乞罢相。上批:"成命已行,朕无反汗,卿宜自处。"正待罪六和塔,奏言:"陛下近年,不知何人献把定之说,遂至每事坚执,断不可回。天下至大,机务至烦,事出于是,则人无异词,可以固执;事出于非,则众论纷起,必须惟是之从。臣恐自此以往,事无是非,陛下壹持把定之说,言路遂塞。"因缴进前后锡赍及告敕,待罪范村,乞归田里,不许。

  寿圣太后将以冬至上尊号册宝,以正为礼仪使,摄太傅。于是上遣左司徐谊谕旨,正复入都堂视事。是行也,待罪凡一百四十日。册宝礼成,拜不傅,封鲁国公。正力辞。

  五年正月,孝宗疾革,正数请车驾过宫。一日,上拂衣起,正引裾泣谏,随至福宁殿门。正退上疏,言极激切。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执丧,正率同列屡奏,乞早正嘉王储位,又拟指挥付学士院降诏。寻有手诏:"朕历事岁久,念欲退闲。"正得之始惧,请对,复不报。即出国门,上表请老,末曰:"愿陛下速回渊鉴,追悟前非,渐收人心,庶保国祚。"

  正始议以上疾未克主丧,宜立皇太子监国;若终丧未倦勤,当复辟。设议内禅,太子可即位。时从臣郑湜奏与正同。既而赵汝愚以内禅请于宪圣,正谓:"建储诏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难处。"论既违,以肩舆逃去。及嘉王即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正为大行攒宫总护使,宁宗即位。入谢,复出。宪圣命速宣押,时汝愚亦以为请,上亲札,遣使召正还。

  侍御史张叔椿请议正弃国之罚,乃徙叔椿吏部侍郎,而正复相。入贺,且请车驾一出,慰安都人心;及定寿康宫南向,撤去新增禁旅。诏悉从之。进少傅,屡辞不拜,奏言:"陛下勉徇群情,以登大宝,当遇事从简,示天下以不得已之意,实非颁爵之时。"

  韩侂胄浸谋预政,数诣都堂,正使省吏谕之曰:"此非知阁日往来之地。"侂胄怒而退。会经筵晚讲赐坐,正执奏以为非,上不怿。侍御史黄度论马大同罪,正拟度补外,上知其情,除度右正言。正请推恩随龙人,上曰:"朕未见父母,可恩及下人耶?"积数事失上意,侂胄从而间之。八月,手诏正以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寻又以谏议大夫张叔椿言,落职。

  庆元元年六月,诏正以上皇付正手诏八字进入,宣付史馆。复观文殿大学士。

  初,刘德秀自重庆入朝,未为正所知,谒正客范仲黼请为言,正曰:"此人若留之班行,朝廷必不静。"乃除大理簿,德秀憾之。至是为谏议大夫,论正四大罪,褫职,自是弹劾无虚岁。以张釜言,责授中大夫、光禄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明年,令自便。给事中谢源明封还录黄,量移南剑州,再许自便。

  复光禄大夫、提举洞霄宫。上章乞纳禄,诏复元官职致仕。又以御史林采言,依旧官光禄大夫致仕。俄复观文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嘉泰元年,进封魏国公,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开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赠太师。

  正出处大致如绍熙去国,耻与姜特立并位而待罪近郊,五月复入,议者犹惜其去之不勇。首发大议,蚤正嘉王储位,遂致言者深文,指为弃国,岂弘毅有所不足耶?或问范仲黼:"留、赵二公处变不同如何?"仲黼曰:"赵,同姓之卿也;留则异姓之卿,反复之而不听,则去。"闻者以为名言。12345

  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行于世。宝庆三年,谥忠宣。子恭、丙、端,皆为尚书郎。孙元英,工部侍郎;元刚,起居舍人。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

  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缜密,人无知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论曰:谋大事,决大议,非凝定有立者不能也。周必大、留正一时俱以相业称,然必大纯笃忠厚,能以善道其君,光、宁禅受之际,惧祸而去,其可为有立乎哉?若胡晋臣争论朱熹,则侃侃有守者也。

  《宋史》 元·脱脱等12345

本文来源:https://guoxue.jxxyjl.com/songshi/4435.html

  • 《宋史》卷三一九_《宋史》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向子諲 陈规 季陵 卢知原(弟法原) 陈桷 李璆 李朴 王庠 王衣   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人,敏中玄孙,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也。元符三年,以后复辟恩,补假承奉郎,三迁知开封府咸平县。豪民席势犯法,狱具上,尹盛章方以狱空觊赏,却不受,子諲以闻,诏许自论决,章大怒,劾以他事勒停。   宣和初,复官,除江...

    发布于:2023-06-08

    详细阅读
  • [《宋史》卷三百四十九]《宋史》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第一百六

    孙鼛 吴时 李昭玘 吴师礼 王汉之(弟涣之)黄廉 朱服 张舜民盛陶 章衡 颜复 孙升 韩川 龚鼎臣 郑穆 席旦 乔执中   孙鼛,字叔静,钱塘人。父直官,徙扬之江都。鼛年十五,游太学,苏洵、滕甫称之。用父任,调武平尉,捕获名盗数十,谢赏不受。再调越州司法参军,守赵抃荐其材。知偃师县,蒲中优人诡僧服隐...

    发布于:2023-06-08

    详细阅读
  • 《宋史》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宋史》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第一百九十

    ◎儒林一   ○聂崇义 邢昺 孙奭 王昭素 孔维 孔宜 崔颂(子曥) 尹拙 田敏 辛文悦 李觉 崔颐正(弟偓佺)李之才   聂崇义,河南洛阳人。少举《三礼》,善《礼》学,通经旨。汉乾祐中,累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刊板于国学。周显德中,累迁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先是,世宗以郊庙祭器止由...

    发布于:2023-06-08

    详细阅读
  • [《宋史》卷三一九]《宋史》卷四百一十二 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孟珙 杜杲(子庶) 王登 杨掞 张惟孝 陈咸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驻团山,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宗政被檄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珙望敌骑...

    发布于:2023-06-08

    详细阅读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宋史》卷三百 列传第五十九

    杨偕 王沿(子鼎)杜杞 杨畋 周湛 徐的 姚仲孙 陈太素(马寻杜曾附)李虚己 张傅 俞献卿 陈从易 杨大雅   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唐左仆射於陵六世孙。父守庆,仕广南刘氏,归朝,为坊州司马,因家焉。偕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释褐坊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道遇术士曰:君知世...

    发布于:2023-06-07

    详细阅读
  • [《宋史》卷三百三十六 列传第九十五]《宋史》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第九十四

    种世衡(子古 谔 谊 孙朴 师道 师中)   种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气节,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以放荫补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舍。   尝知泾阳县,里胥王知谦以奸利事败,法当徙,遁去。比郊赦辄出,世衡曰送府则会赦,杖其脊而请罪于府,知府李谘奏释之。后通判凤州。州将王...

    发布于:2023-06-07

    详细阅读
  • 【《宋史》卷四百二十五翻译】《宋史》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第一百八十四

    刘应龙 潘牥 洪芹 赵景纬 冯去非 徐霖 徐宗仁 危昭德 陈垲杨文仲 谢枋得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士。授零陵主簿,饶州录事参军。有毛隆者,务剽掠杀人,州民被盗,遥呼盗曰:汝毛隆也?盗亦曰:我毛隆也。既,讼于官,捕隆置狱,应龙曰:盗诚毛隆,其肯自谓?因言于州,州不可,...

    发布于:2023-06-07

    详细阅读
  • 《宋史》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八十七_《宋史》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第八十五

    景泰 王信 蒋偕 张忠 郭恩 张岊 张君平 史方 卢鉴 李渭 王果 郭谘 田敏 侍其曙 康德舆 张昭远   景泰,字周卿,普州人。进士起家,补坊州军事推官。后以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庆州,即上言:元昊虽称臣,诚恐包藏祸心。当选主将,练士卒,修城池,储资粮,以备不虞。三疏不报。俄元昊反,又上《边臣要略...

    发布于:2023-06-07

    详细阅读
  • 《宋史》卷三百四十九|《宋史》卷三百四 列传第六十三

    周渭 梁鼎 范正辞(子讽)刘师道 王济 方偕 曹颖叔 刘元瑜 杨告 赵及 刘湜 王彬 仲简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工为诗。刘鋹据五岭,昭州皆其地也,政繁赋重,民不聊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地零陵。未至,贼起,断道绝粮,复还恭城,则庐舍煨烬,遂奔道州。为盗所袭,渭脱身北...

    发布于:2023-06-07

    详细阅读
  • 《宋史》卷三一九|《宋史》卷四百一十一 列传第一百七十

    汤璹 蒋重珍 牟子才 朱貔孙 欧阳守道   汤璹,字君宝,浏阳人。淳熙十四年进士,调德安府学教授,转三省枢密院架阁,迁国子博士。时召朱熹为侍讲,未几辞归,朝廷从其请,予祠。璹上疏言:熹以正学为讲官,四方颙望其有启沃之益。曾未逾时,辄听其去,必骇物论。宜追召熹还,仍授讲职。疏上,不报。由是浸恶权相...

    发布于:2023-06-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1 国学经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