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读后感】《宋书》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州郡二

宋书 2023-08-06 网络整理 可可

【guoxue.jxxyjl.com--宋书】

○南豫州 豫州 江州 青州 冀州 司州

  南豫州刺史,晋江左胡寇强盛,豫部歼覆,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约始自谯城退还寿春。成帝咸和四年,侨立豫州,庾亮为刺史,治芜湖。咸康四年,毛宝为刺史,治邾城。六年,荆州刺史庾翼镇武昌,领豫州。八年,庾怿为刺史,又镇芜湖。穆帝永和元年,刺史赵胤镇牛渚。二年,刺史谢尚镇芜湖;四年,进寿春;九年,尚又镇历阳;十一年,进马头。升平元年,刺史谢奕戍谯。哀帝隆和元年,刺史袁真自谯退守寿春。简文咸安元年,刺〔史桓熙戍历阳。孝武宁康元年,刺〕史桓冲戍姑孰。太元十年,刺史朱序戍马头。十二年,刺史桓石虔戍历阳。安帝义熙二年,刺史刘毅戍姑孰。宋武帝欲开拓河南,绥定豫土,九年,割扬州大江以西、大雷以北,悉属豫州,豫基址因此而立。十三年,刺史刘义庆镇寿阳。永初三年,分淮东为南豫州,治历阳;淮西为豫州。文帝元嘉七年〔合二豫州为一,十六年又分,二十二年又合,考武大明三年〕,又分。五年,割扬州之淮南、宣城又属焉。徙治姑孰。明帝泰始二年又合,而以淮南、宣城还扬州。九月又分,还治历阳。三年五月,又合。四年,以扬州之淮南、宣城为南豫州,治宣城,五年罢。时自淮以西,悉没寇矣。七年,复分历阳、淮阴、南谯、南兖州之临江立南豫州。泰豫元年,以南汝阴度属豫州,豫州之庐江度属南豫州。按淮东自永初至于大明,便为南豫,虽乍有离合,而分立居多。爰自泰始甫失淮西,复于淮东分立两豫。今南豫以淮东为境,不复于此更列二州,览者按此以淮东为境,推寻便自得泰始两豫分域也。徐志领郡十三,县六十一,户三万七千六百二,口二十一万九千五百。今领郡十九,县九十一。去京都水一百六十。

  历阳太守,晋惠帝永兴元年,分淮南立,属扬州,安帝割属豫州。《永初郡国》唯有历阳、乌江、龙亢三县,何、徐又有酂、雍丘二县。今领县五,户三千一百五十六,口一万九千四百七十。

  历阳令,汉旧县,属九江。

  乌江令,二汉无,《晋书》有乌江,《太康地志》属准南。

  龙亢令,汉旧名,属沛郡,《晋太康地志》属谯。江左流寓立。

  雍丘令,汉旧名,属陈留。流寓立,先属泰山郡,文帝元嘉八年度。

  酂令,汉属沛,《晋太康地志》属谯。流寓立,文帝元嘉八年度。

  南谯太守(谯郡别见),晋孝武太元中,于淮南侨立郡县,后割地志咸实土。《郡国》又有酂县,何、徐无。今领县六,户四千四百三十二,口二万二千三百五十八。去州水五百四十,陆一百七十;去京都水七百,陆五百。

  山桑令,前汉属沛,后汉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谯。

  谯令,汉属沛,《晋太康地志》属谯。

  铚令,汉属沛,《晋太康地志》属谯。

  扶阳令,前汉属沛,后汉、《晋太康地志》并无。

  蕲令。(别见)

  城父令,前汉属沛,后汉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谯。

  庐江太守,汉文帝十六年,分淮南国立。光武建武十三年,又省六安国以并焉。领县三,户一千九百九,口一万一千九百九十七。去州水二千七百二十,陆四百七十;去京都水一千一百,陆六百三十一。

  灊令,汉旧县。

  舒令,汉旧县。

  始新令,《永初郡国》、何并无,徐有始新左县,明帝泰始三年立。

  南汝阴太守(汝阴郡别见),江左立。领县五,户二千七百一,口一万九千五百八十五。去州陆三百;去京都水一千,陆五百三十。

  汝阴令(别见),所治即二汉、晋合肥县,后省。

  慎令,汉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汝阴。

  宋令。(别见)

  阳夏令,前汉属淮阳,后汉属陈。《晋太康地志》陈令属梁,无复此县。又晋地志,惠帝永康中复立。《永初郡国》、何并属南梁,徐志属此。

  安阳令(别见),《永初郡国》、何并属南梁,徐属此。

  南梁太守(梁郡别见),晋孝武太元中,侨立于淮南,安帝始有淮南故地,属徐州。武帝永初二年,还南豫,孝武大明六年废属西豫,改名淮南,八年复旧。《永初郡国》又有虞、阳夏、安丰三县(并别见)。何、徐无安丰;又有义昌而并无宁陵县。今领县九,户六千二百一十二,口四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去州水一千八百,陆五百;去京都水一千七百,陆七百。123456789

  睢阳令,汉旧名。孝武大明六年,改名寿春,八年复旧。前废帝永光有义宁、宁昌二县并睢阳。所治即二汉、晋寿春县,后省。

  蒙令。(别见)

  虞令,汉旧名。

  谷熟令,汉旧名。

  陈令,前汉属淮阳,后汉属陈,《晋太康地志》属梁。

  义宁长,何无,徐有,宋末又立。

  新汲令,汉旧名,属颍川。

  崇义令,《永初郡国》羌人始立。

  宁陵(别见),徐志后所立。

  晋熙太守,晋安帝分庐江立。领县五,户一千五百二十一,口七千四百九十七。去州陆八百,无水;去京都水一千二百,无陆。

  怀宁令,晋安帝立。

  新冶令,晋安帝立。

  阴安令,汉旧名,属魏郡,《晋太康地志》属顿丘。

  南楼烦令,《永初郡国》、何、徐志无。

  太湖左县长,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立太湖、吕亭二县,属晋熙,后省,明帝太始二年复立。

  弋阳太守,本县名,属汝南,魏文帝分立。领县六,户三千二百七十五,口二万四千二百六十二。去州陆一千一百,去京都水(阙)。

  期思令,汉旧县。

  弋阳令,汉旧县。

  安丰令,旧郡,晋安帝并为县。

  乐安令,新立。

  茹由令,新立。

  安丰太守,魏文帝分庐江立。江左侨立,晋安帝省为县,属弋阳,宋末复立。

  安丰令,《前汉地理志》无,后汉属庐江。

  松滋令。(别见)

  汝南太守。(别见)

  上蔡侯相。(别见)

  平舆令。(别见)

  北新息令。(别见)

  真阳令。(别见)

  安城令。(别见)

  南新息令。(别见)

  临汝令,汉旧名。(别见)

  阳安令。(别见)

  西平令。(别见)

  瞿阳令。(别见)

  安阳令。(别见)

  新蔡太守。(别见)

  鮦阳令。(别见)

  固始令。(别见)

  新蔡令。(别见)

  东苞信令。(别见)

  西苞信令,徐志南豫唯一苞信,疑是后侨立所分。

  东郡太守(别见),《永初郡国》无苌平、父阳而有扶沟(别见);何无阳夏、扶沟,徐无阳夏。

  项城令。(别见)

  西华令。(别见)

  阳夏令。(别见)

  苌平令。(别见)

  谷阳令。(别见)

  南顿太守(别见),帖治陈郡。

  南顿令。(别见)

  和城令。(别见)

  颍川太守。(别见)

  邵陵令。(别见)

  临颍令。(别见)

  曲阳令。(别见)

  西汝阴太守,《永初郡国》、何、徐并无此郡。

  汝阴令。(别见)

  安城令。(别见)

  楼烦令。(别见)

  宋令。(别见)

  汝阳太守。(别见)

  汝阳令。(别见)

  武津令。

  陈留太守(别见),《永初郡国》无浚仪、封丘,而有酸枣,何、徐无封丘、尉氏。

  浚仪令。(别见)

  小黄令。(别见)

  雍丘令。(别见)

  白马令。(别见)

  襄邑令。(别见)

  封丘令,汉旧名。

  尉氏令。(别见)

  南陈左郡太守,少帝景平中省此郡,以宋民度属南梁、汝阴郡,而《永初郡国》无,未详。孝建二年以蛮户复立。分赤官左县为蓼城左县。领县二。乐(疑)大明八年,省郡,即名为县,属陈左县。

  边城左郡太守,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立茹由、乐安、光城、雩娄、史水、开化、边城七县,属弋阳郡。徐志有边城郡,领雩娄、史水、开化、边城两县。大明八年,复省为县,属弋阳,后复立。领县四,户四百一十七,口二千四百七十九。

  雩娄令,二汉属庐江,《晋太康地志》云属安丰。

  开化令。

  史水令。

  边城令。

  光城左郡太守,《永初郡国》、何、徐并无。按《起居注》,大明八年,省光城左郡为县,属弋阳,疑是大明中分弋阳所立。八年复省,后复立。

  乐安令。

  茹由令。

  光城令。此三县,徐志属弋阳。

  豫州刺史,后汉治谯,魏治汝南安成,晋平吴后治陈国,晋江左所治,已列于前。《永初郡国》、何、徐寄治睢阳,而郡县在淮西。徐又有边城,别见南豫州。何又有初安、绥城二郡,初安领新怀、怀德二县,绥城领安昌、招远二县,并云新立。徐无,则是徐志前省也。领郡十,县四十三,户二万二千九百一十九,口一十五万八百三十九。123456789

  汝南太守,汉高帝立。领县十一,户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一,口八万九千三百四十九。去州水一千,陆七百;去京都水三千,陆一千五百。

  上蔡令,汉旧县。

  平乐令,汉旧县。

  北新息令,汉旧县。

  慎阳令,汉旧县。《永初郡国》及徐并作真阳。

  安成令,汉旧县。

  南新息令,汉旧县。

  朗陵令,汉旧县。

  阳安令,汉旧县。

  西平令,汉旧县。

  瞿阳令,汉旧县,作灈阳。

  安阳令,汉旧县。晋武太康元年,改为南安阳。

  新蔡太守,晋惠帝分汝阴立,今帖治汝南。领县四,户二千七百七十四,口一万九千八百八十。去州陆六百;去京都水二千五百,陆一千四百。

  鮦阳令,汉旧县。晋成帝咸康二年,省并新蔡,后又立。

  固始令,故名寝丘之地也。汉光武更名。晋成帝咸康二年,并新蔡,后又立。

  新蔡令,汉旧县。

  苞信令,前汉无,后汉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汝阴。后汉《郡国》、《晋太康地志》并作"褒"。

  谯郡太守,何志故属沛,魏明帝分立。按王粲诗:"既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粲是建安中亡,非明帝时立明矣。《永初郡国》无长垣县。今领县六,户一千四百二十四,口七千四百四。去州陆道三百五十;去京都水二千,陆一千二百。

  蒙令,汉旧县,属沛。

  蕲令,汉旧县,属沛。

  宁陵令,前汉属陈留,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梁。

  魏令,故魏郡,流寓配属。

  襄邑令。

  长垣令,汉旧县,属陈留。《永初郡国》无。何故属陈留,徐新配。

  梁郡太守,秦砀郡,汉高更名。孝武大明元年度徐州,二年还豫。领县二,户九百六十八,口五千五百。去州陆一百六十;去京都水九百。

  下邑令,汉旧县。何云魏立,非也。

  砀令,汉旧县。

  陈郡太守,汉高立为淮阳国,章帝元和三年更名。晋初并,梁王肜薨,还为陈。《永初郡国》有扶沟(前汉属淮阳,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陈留。)、阳夏(别见),而无谷阳、长平。领县四,户六百九十三,口四千一百一十三。去州陆七百六十;去京都水一千四百五十。

  项城令,汉旧县,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陈郡。

  西华令,汉旧县,属汝南,晋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复立,属颍川。江左度此。

  谷阳令,本苦县,前汉旧淮阳,后汉属陈,《晋太康地志》属梁,成帝咸康三年更名长平令,前汉属汝南,后汉属陈,《晋太康地志》属颍川。

  南颍太守,故属汝南,晋惠帝分立。领县二,户五百二十六,口二千三百六十五。去州七百六十;去京都陆一千四百五十。

  南顿令,汉旧县,何故属汝阳,晋武帝改属汝南。按《晋太康地志》、王隐《地道》无汝阳郡。

  和城令,何江左立。

  颍川太守,秦立。魏分颍川为襄城郡,晋成帝咸康二年,省襄城还并颍川。《永初郡国》又有许昌(本名许,汉旧县。魏曰许昌)、新汲(别见)、鄢陵、长社、颍阴、阳翟(四县并汉旧县。阳翟,魏、晋属河南。)六县,而无曲阳。领县三,户六百四十九,口三千五百七十九。去州一千;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邵陵令,汉旧县,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颍川。

  临颍令,汉旧县。

  曲阳令,前汉属东海,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无。

  汝阳太守,《晋太康地志》、王隐《地道》无此郡,应是江左分汝南立。晋成帝咸康三年,省并汝南,后又立。领县二,户九百四十一,口四千四百九十五。去州二百;去京都陆一千四百,水三千五百。

  汝阳令,汉旧县,属汝南。何故属汝阴,晋武改属汝南。按晋武分汝南为汝阴,何所言非也。

  武津令,何不注置立。

  汝阴太守,晋武帝分汝南立,成帝咸康二年,省并新蔡,后复立。领县四,户二千七百四十九,口一万四千三百三十五。

  汝阴令,汉旧县。

  宋令,前汉名新郪。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国于此,改曰宋。123456789

  宋城令,汉旧县。

  楼烦令,汉旧县,属雁门。流寓配属。

  陈留太守,汉武帝元狩元年立,属兖州,中原乱废。晋成帝咸康四年复立,《永初郡国》属兖州,何、徐属豫州。《永初郡国》无浚仪,有酸枣(别见)。今领县四,户百九十六,口二千四百一十三。寄治谯郡长垣县界。

  浚仪令,汉旧名。

  小黄令,汉旧名。

  白马令,汉属东郡,《晋太康地志》属濮阳。

  雍丘令,汉旧名。

  江州刺史,晋惠帝元康元年,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十郡为江州。初治豫章,成帝咸康六年,移治寻阳;庾翼又治豫章,寻还寻阳。领郡九,县六十五,户五万二千三十三,口二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去京都水一千四百。

  寻阳太守,寻阳本县名,因水名县,水南注江。二汉属庐江,吴立蕲春郡,寻阳县属焉。晋武帝太康元年,省蕲春郡,以寻阳属武昌,改蕲春之安丰为高陵及邾县,皆属武昌。二年,以武昌之寻阳复属庐江郡。惠帝永兴元年,分庐江、武昌立寻阳郡。寻阳县后省。领县三,户二千七百二十,口一万六千八。

  柴桑男相,二汉属豫章,晋属武昌。郡既立,治此。鼓泽子相,汉、《晋太康地志》属豫章,立寻阳郡后,割度。

  松滋伯相,前汉属庐江,后汉无,《晋太康地志》属安丰。安丰县名,前汉无,后汉属庐江,晋武帝立为安丰郡。江左流民寓寻阳,侨立安丰、松滋二郡,遥隶扬州,安帝省为松滋县。寻阳又有弘农县流寓。文帝元嘉十八年,省并松滋。

  豫章太守,汉高帝立,本属扬州。《永初郡国》有海昏(汉旧县),何志无。今领县十二,户一万六千一百三十九,口一十二万二千五百七十三。去州水六百,陆三百五十;去京都水一千九百,陆二千一百。

  南昌侯相,汉旧县。

  新淦侯相,汉旧县。

  丰城侯相,吴立曰富城,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建城侯相,汉旧县。

  望蔡子相,汉灵帝中平中,汝南上蔡民分徙此地,立县名曰上蔡;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吴平侯相,汉灵帝中平中立汉平,吴更名。

  永修男相,汉灵帝中平中立。

  建昌公相,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分海昏立。

  豫宁侯相,汉献帝建安中立,吴曰西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康乐侯相,吴孙权黄武中立,曰阳乐,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新吴令,汉灵帝中平中立。

  艾侯相,汉旧县。

  鄱阳太守,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立,治鄱阳县;赤乌八年,徙治吴芮故城。《永初郡国》有历陵县(汉旧县),何志无。领县六,户三千二百四十二,口一万九百五十。去州水四百四十;去京都水一千八百四十,陆二千六十。

  广晋令,吴立曰广昌,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鄱阳侯相,汉旧县。

  余干令,汉旧县。

  上饶男相,吴立。《太康地志》有,王隐《地道》无。

  葛阳令,吴立。

  乐安男相,吴立。

  临川内史,吴孙亮太平二年,分豫章东部都尉立。领县九,户八千九百八十三,口六万四千八百五。去州水一千一百,陆一千二十;去京都水二千八百三十,陆三千。

  临汝侯相,汉和帝永元八年立。

  西丰侯相,吴立曰西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新建侯相,吴立。

  永城男相,吴立。

  宜黄侯相,吴立。

  南城男相,汉旧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更曰新南城,江左复旧。

  南丰令,吴立。

  东兴侯相,吴立。

  安浦男相,吴立。

  庐陵太守,庐陵本县名,属豫章,汉献帝兴平元年,孙策分豫章立。领县九,户四千四百五十五,口三万一千二百七十一。去州水二千,陆一千六百;去京都水三千六百。

  石阳子相,前汉无,后汉有。

  西昌侯相,吴立。

  东昌子相,吴立。

  吉阳男相,吴立。

  己丘男相,吴立。

  兴平侯相,吴立。

  阳丰男相,吴曰阳城,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123456789

  高昌男相,吴立。

  遂兴男相,吴立曰新兴,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永初郡国》无比县,何、徐并有。

  安成太守,孙皓宝鼎二年,分豫章、庐陵、长沙立。《晋太康地志》属荆州。领县七,户六千一百一十六,口五万三百二十三。去州水三千三百,陆三千六百;去京都水三千七百,无陆。

  平都子相,前汉曰安平,后汉更名,属豫章。

  新喻侯相,吴立。

  宜阳子相,汉旧县,本名宜春,属豫章,晋孝武改名。

  永新男相,吴立。

  安复侯相,汉旧县,本名安成,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属长沙。

  萍乡侯相,吴立。

  广兴侯相,《晋太康地志》有此县,何云江左立,非也。

  南康公相,晋武帝太康三年,以庐陵南部都尉立。领县七,户四千四百九十三,口三万四千六百八十四。去州水三千七百四十;去京都水三千八十。

  赣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宁都子相,吴立曰杨都,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雩都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平固侯相,吴立曰平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康公相,吴立曰安南,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陂阳男相,吴立曰揭阳,晋武帝太康五年,以西康揭阳移治故陂阳县,改曰陂县,然则陂阳先已为县矣。后汉《郡国》无,疑是吴所立而改曰揭阳也。

  南野伯相,汉旧县,属豫章。

  虔化男相,孝武大明五年,以虔化屯立。

  南新蔡太守,江左立。领县四,户一千七百三十,口八千八百四十八。去州水二百;去京都水一千三百七十,陆一千八百八十。

  苞信令(别见),本作褒信,《永初郡国》作苞信。

  慎令,汉旧名,本属汝南。

  宋令(别见),徐志云宋乐,后复旧。

  阳唐左县令,孝武大明八年立。

  建安太守,本闽越,秦立为闽中郡。汉武帝世,闽越反,灭之,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司马彪云,章安是故冶,然则临海亦冶地也。张勃《吴录》云:"闽越王冶铸地,故曰安闽王冶。此不应偏以受名,盖句践冶铸之所,故谓之冶乎?闽中有山名湛,疑湛山之炉铸剑为湛炉也。"后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临海是也;南部,建安是也。吴孙休永安三年,分南部立为建安郡。领县七。(疑)户三千四十二,口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去州水二千三百八十;去京都水三千四十,并无陆。

  吴兴子相,汉末立曰汉兴,吴更名。

  将乐子相,《晋太康地志》有。

  邵武子相,吴立曰昭武,晋武帝更名。

  建阳男相,《晋太康地志》有。

  绥成男相,《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徐不注置立。

  沙村长,《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徐不注置立。

  晋安太守,晋武帝太康三年,分建安立。领县五,户二千八百四十三,口一万九千八百三十八。去州水三千九百九十;去京都水三千五百八十。

  侯官囗相,前汉无,后汉曰东侯官,属会稽。

  原丰令,晋武帝太康三年,省建安典船校尉立。

  晋安男相,吴立曰东安,晋武帝更名。

  罗江男相,吴立,属临海。晋武帝立晋安郡,度属。

  温麻令,晋武帝太康四年,以温麻船屯立。《永初郡国》无,何、徐并有。

  青州刺史,治临淄。江左侨立,治广陵。安帝义熙五年,平广固,北青州刺史治东阳城,而侨立南青州如故。后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孝武孝建二年,移治历城。大明八年,还治东阳。明帝失淮北,于郁洲侨立青州,立齐、北海、西海郡。旧州领郡九,县四十六,户四万五百四,口四十万二千七百二十九。去京都陆二千。

  齐郡太守,秦立。领县七,户七千三百四十六,口万四千八百八十九。

  临淄令,汉旧县。

  西安令,汉旧县。

  安平令,六国时其地曰安平,二汉、魏、晋曰东安平。前汉属淄川,后汉属北海,魏度属齐。

  般阳令,前汉属济南,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齐。123456789

  广饶令,汉旧县。

  昌国令,汉旧县。

  益都令,魏立。

  济南太守,汉文帝十六年,分齐立。晋世济岷郡,云魏平蜀,徙蜀豪将家于济、河,故立此郡。安帝义熙中土断,并济南。案《晋太康地志》无济岷郡。《永初郡国》济南又有祝阿(二汉属平原,《晋太康地志》无。)、于陵县(汉旧县),而无朝阳、平陵二县。领县六,户五千五十六,口三万八千一百七十五。去州陆四百;去京都二千四百。

  历城令,汉旧县。

  朝阳令,前汉曰朝阳,后汉、晋曰东朝阳。二汉属济南,《晋太康地志》属乐安。

  著令,汉旧县。

  土鼓令,汉旧县,晋无。

  逢陵令,二汉、晋无,《永初郡国》、何、徐有。

  平陵令,汉旧县,至晋并曰东平陵。

  乐安太守,汉高立,名千乘,和帝永元七年更名。领县三,户二千二百五十九,口一万四千九百九十一。去州陆一百八十;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千乘令,汉旧县。

  临济令,前汉曰狄,安帝永初二年更名。

  博昌令,汉旧名。

  高密太守,汉文帝分齐为胶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并北海,晋惠帝又分城阳立(城阳郡,前汉有,后汉无,魏复分北海立。);宋孝武并北海。领县六,户二千三百四,口一万三千八百二。去州陆二百;去京都陆一千六百。

  黔陬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淳于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高密令,前汉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夷安令,前汉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营陵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昌安令,汉安帝延光元年立,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平昌太守,故属城阳,魏文帝分城阳立,后省,晋惠帝又立。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七十,口一万五千五十。去州陆二百;去京都陆千七百。

  安丘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平昌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东武令,二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属东莞。

  琅邪令,二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无。

  朱虚令,前汉属琅邪,安帝永初元年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北海太守,汉景帝中二年立。领县六,户三千九百六十八,口三万五千九百九十五。寄治州下。

  都昌令,汉旧县。寄治州下,余依本治。

  胶东令,本胶东国,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剧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即墨令,前汉属胶东,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下密令,前汉属胶东,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平寿令,汉旧县。

  东莱太守,汉高帝立。领县七,户一万一百三十一,口七万五千一百四十九。去州陆五百;去京都二千一百。

  曲城令,汉旧县。

  掖令,汉旧县。

  扌弦令,汉旧县。

  卢乡令,汉旧县。

  牟平令,汉旧县。

  当利令,汉旧县。

  黄令,汉旧县。

  太原太守,秦立,属并州。文帝元嘉十年,割济南、太山立。领县三,户二千七百五十七,口二万四千六百九十四。去州陆五百;去京都一千八百。

  山茌令,汉旧县,属泰山。孝武孝建元年,度济北。

  太原令,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属泰山。

  祝阿令。(别见)

  长广太守,本长广县,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云故属东莱。《起居注》,咸宁三年,以齐东部县为长广郡。领县四,户二千九百六十六,口二万二十三。去州五百;去京都一千九百五十。

  不其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长广。

  长广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长广。

  昌阳令,晋惠帝元康八年,分长广县立。

  挺令,前汉属胶东,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长广。123456789

  冀州刺史,江左立南冀州,后省。义熙中更立,治青州,又省。文帝元嘉九年,又分青州立,治历城,割土置郡县。领郡九,县五十,户三万八千七十六,口一十八万一千一。去京都陆二千四百。

  广川太守,本县名,属信都,《地理志》不言始立。景帝二年,以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复。明帝更名乐安,安帝延光中,改曰安平;晋武帝太康五年,又改为长乐。广川县,前汉属信都,后汉属清河,魏属勃海,晋还清河。何志,广川江左所立。又有蓚县(前汉属信都,后汉、晋属勃海。),而无广川。孝武大明元年,省广川之枣强(前汉属清河,后汉、晋江左无。)、勃海之浮阳、高城(并汉旧县),立广川县,非旧广川县也。属广川郡。领县四,户三千二百五十,口二万三千六百一十四。去州陆一百六十;去京都陆一千九百八十。

  广川令。(巳前见)。

  中水令,前汉属涿,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孝武大明七年,自河间割度。

  武强令,何江左立。

  索卢令,何江左立。

  平原太守,汉高帝立。旧属青州,魏、晋属冀州。领县八,户五千九百一十三,口二万九千二百六十七。

  广宗令,前汉无,后汉属钜鹿;《晋太康地志》属安平;《永初郡国》、何无;孝武大明元年复立。

  平原令,汉旧县。

  鬲令,汉旧县。

  安德令,汉旧县。

  平昌令,汉旧县。后汉无。《晋太康地志》曰西平昌。

  般县令,汉旧县。

  茌平令,前汉属东郡,后汉属济北,《晋太康地志》属平原。

  高唐令,汉旧县。

  清河太守,汉立,桓帝建和二年,改曰甘陵,魏复旧。何有重合县(别见)。领县七,户三千七百九十四,口二万九千二百七十四。去州一百一十;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清河令,二汉无,《晋太康地志》有。

  武城令,汉旧县,并曰东武城。

  绎幕令,汉旧县。

  贝丘令,汉旧县。

  零令,汉旧县,作灵。

  鄃令,汉旧县。

  安次令,前汉旧县,属勃海,后汉属广阳,《晋太康地志》属燕国。

  乐陵太守,晋武帝分平原立。旧属青州,今来属。领县五,户三千一百三,口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一。去州一百四十;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乐陵令,汉旧县,故属平原。

  阳信令,二汉属勃海,《晋太康地志》属乐陵。

  新乐令。(别见)

  厌次令,前汉曰富平,明帝更名,属平原,《晋太康地志》属乐陵。

  泾沃令,前汉属千乘,后汉无。何云魏立,当是魏复立也。《晋太康地志》属乐陵。

  魏郡太守,汉高帝立。二汉属冀州,魏、晋属司隶,江左屡省置;宋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八,户六千四百五,口三万三千六百八十二。

  魏令,汉旧县。

  安阳令,《晋太康地志》有。

  聊城令,汉属东郡,晋属平原。

  博平安,汉属东郡,晋属平原。

  肥乡令,《晋太康地志》属广平。

  蠡吾令,前汉属涿,后汉属中山,《晋太康地志》属高阳。孝武始立,属高阳,大明七年度此。

  顿丘令(别见),文帝元嘉二十八年,流民归顺,孝武孝建二年立。

  临邑令,汉属东郡,晋属济北。孝武孝建二年,与顿丘同立。

  河间太守,汉文帝二年,分赵立。江左屡省置,宋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六,户二千七百八十一,口一万七千七百七。

  乐城令,汉旧县。

  城平令,前汉属勃海,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

  武垣令,前汉属涿,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

  章武令,二汉属勃海,《晋太康地志》属章武。江左立,属广川,孝武大明七年度此。

  南皮令,汉旧县,属勃海。孝武始立,属勃海,大明七年度此。

  阜城令,前汉勃海有阜城县,《续汉》安平有阜城县,注云"故昌城"。汉信都有昌城,未详孰是。

  顿丘太守(别见),江左屡省置,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四,户一千二百三十八,口三千八百五十一。

  顿丘令。(别见)123456789

  卫国令,《晋太康地志》有。

  肥阳令,何志以前无。

  阴安令,二汉属魏。魏属阳平,晋属顿丘。

  高阳太守,高阳,前汉县名,属涿,后汉属河间。晋武帝泰始元年,分涿为范阳,又属焉。后又分范阳为高阳。江左屡省置,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九十七,口一万四千七百二十五。

  安平令,前汉属涿,后汉属安平,《晋太康地志》属博陵。

  饶阳令,前汉属涿,《续汉》安平有饶阳县,注云"故名饶,属涿。"按《地理》,涿唯有饶阳县,无饶县。

  邺令,汉旧县,属魏郡。江左避愍帝讳,改曰临漳。孝武始立,属魏郡,大明七年度此。

  高阳令。(已见)

  新城令,前汉属中山,后汉属涿,《晋太康地志》属高阳,并曰北新城。

  勃海太守,汉高帝立,属幽州;后汉、晋属冀州。江左省置,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三,户一千九百五,口万二千一百六十六。

  长乐令,晋之长乐郡也。疑是江左省为县,至是又立。

  蓚令。(别见。何志属广川。徐志属此。)

  重合令,汉旧县。

  司州刺史,汉之司隶校尉也。晋江左以来,沦没戎寇,虽永和、太元王化暂及,太和、隆安还复湮陷。牧司之任,示举大纲而已。县邑户口,不可具知。武帝北平关、洛,河南底定,置司州刺史,治虎牢,领河南(汉旧郡)、荥阳(晋武帝泰始元年,分河南立。)、弘农(汉旧郡)实土三郡。河南领洛阳、河南、巩、缑氏、新城、梁(并汉旧县)、河阴(《晋太康地志》有)、陆浑(汉旧县,属弘农,《晋太康地志》属河南。)、东垣(二汉、《晋太康地志》、何有垣县。)、新安(二汉属弘农,《晋太康地志》属河东。)、西东垣(新立)凡十一县。荥阳领京、密、荥阳、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成皋(并汉旧县。属河南。)凡九县。弘农领弘农、陕、宜阳、黾池、卢氏(并汉旧县)、曲阳(前汉属东海,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无。)凡七县。三郡合二十七县,一万六千三百六户。又有河内(汉旧郡)、东京兆(京兆别见雍州,东京兆新立。)二侨郡。河内寄治河南,领温、野王、轵、河阳、沁水、山阳、怀、平皋、(并汉旧名。)、朝歌(二汉属河内,《晋太康地志》属汲郡。晋武太康元年始立。)凡十县。东京兆寄治荥阳,领长安(汉旧县)、万年(别见)、新丰(别见)、蓝田(别见)、蒲阪(二汉、《晋太康地志》属河东。)凡六县。合十六县,一千九百九十二户。少帝景平初,司州复没北虏。文帝元嘉末,侨立于汝南,寻亦省废。明帝复于南豫州之义阳郡立司州,渐成实土焉。领郡四,县二十,去京都水二千七百,陆一千七百。

  义阳太守,魏文帝立,后省,晋武帝又立。《太康地志》、《永初郡国》、何志并属荆州,徐则南豫也。明帝泰始五年,度郢州,后废帝元徽四年,属司州。领县七。户八千三十二,口四万一千五百九十七。

  平阳侯相,前汉无,后汉属江夏曰平春,《晋太康地志》属义阳,晋孝武改。

  鄳令,二汉属江夏,《晋太康地志》属义阳,并作鄳,音盲。《永初郡国》、何并作鄳。

  钟武令,前汉属江夏,后汉、《晋太康地志》无,《永初郡国》属义阳。

  宝城令,孝武孝建三年,分鄳立。

  义阳令,《晋太康地志》有,后省。孝武孝建三年,分平阳立。

  平春令,孝武孝建三年,分平阳立。

  环水长,《永初郡国》、何、徐并无。明帝泰始三年,度属宋安郡,后省宋安,还此。宋安,本县名,孝武大明八年,省义阳郡所统东随二左郡立为宋安县,属义阳。明帝立为郡。

  随阳太守,晋武帝分南阳义阳立义阳国,太康年,又分义阳为随国,属荆州。孝武孝建元年度属郢,前废帝永光元年度属雍;明帝泰始五年还属郢,改为随阳;后废帝元徽四年,度属司州。徐志又有革音县,今无。领县四,户四千六百。去京都三千四百八十。

  随阳子相,汉随县属南阳,《晋太康地志》属义阳。后随国与郡俱改。123456789

  永阳男相,徐志有。

  关西令(别见荆州,作厥西。),宋末新立。

  西平林令,宋末新立。

  安陆太守,孝武孝建元年,分江夏立,属郢州;后废帝元徽四年度司州。徐志有安蛮县,《永初郡国》、何并无,当是何志后所立。寻为郡,孝武大明八年,省为县,属安陆;明帝泰始初,又立为左郡,宋末又省。领县二,户六千四十三,口二万五千八十四。去京都水二千三百。

  安陆公相,汉旧县,属江夏。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吴立。《晋起居注》,太康元年,改江夏石阳曰曲陵;明帝泰始六年,并安陆。

  南汝南太守。(汝南郡别见)

  平舆令。

  北新息令。

  真阳令。

  安城令。

  南新息令。

  安阳令。(并别见)

  临汝令,新立。

  《宋书》 南朝梁·沈约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guoxue.jxxyjl.com/songshu/4875.html

  • 【《宋书》读后感】《宋书》卷六 本纪第六◎孝武帝

    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文帝第三子也。元嘉七年秋八月庚午生。十二年,立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十六年,都督湘州诸军事、征虏将军、湘州刺史,领石头戍事。十七年,迁使持节、都督南豫豫司雍并五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将军如故,犹戍石头。二十一年,加督秦州,进号抚军将军。明年,徙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

    发布于:2023-08-13

    详细阅读
  • [《宋书》读后感]《宋书》卷七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朱修之 宗悫 王玄谟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初,修之母闻其被围既久,常忧之...

    发布于:2023-08-13

    详细阅读
  • 《宋书》读后感|《宋书》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天文一

    言天者有三家,一曰宣夜,二曰盖天,三曰浑天,而天之正体,经无前说,马《书》、班《志》,又阙其文。汉灵帝议郎蔡邕于朔方上书曰:论天体者三家,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惟浑天仅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立八尺圆体,而具天地之形,以正黄道;占察发敛,以行日月,...

    发布于:2023-08-13

    详细阅读
  • 【《宋书》读后感】《宋书》卷六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吉翰 刘道产 杜骥 申恬

    吉翰,字休文,冯翊池阳人也。初为龙骧将军道怜参军,随府转征虏左军参军,员外散骑侍郎。随道怜北征广固,赐爵建城县五等男。转道怜骠骑中兵参军,从事中郎。为将佐十余年,清谨刚正,甚为高祖所知赏。永初三年,转道怜太尉司马。   太祖元嘉元年,出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龙骧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三年...

    发布于:2023-08-13

    详细阅读
  • 《宋书》读后感_《宋书》卷四十四 列传第四◎谢晦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

    发布于:2023-08-13

    详细阅读
  • 《宋书》读后感_《宋书》卷七十三 列传第三十三◎颜延之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饮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以为行参军,因转...

    发布于:2023-08-13

    详细阅读
  • 【《宋书》读后感】《宋书》卷十二 志第二◎历中

    夫天地之所贵者生也,万物之所尊者人也。役智穷神,无幽不察,是以动作云为,皆应天地之象。古先圣哲,拟辰极,制浑仪。夫阴阳二气,陶育群品,精象所寄,是为日月。群生之性,章为五才,五才之灵,五星是也。历所以拟天行而序七耀,纪万国而授人时。黄帝使大挠造六甲,容成制历象,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少昊氏有凤鸟之瑞,...

    发布于:2023-08-12

    详细阅读
  • 【《宋书》读后感】《宋书》卷一 本纪第一◎武帝上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交生红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强,辟强生阳城缪侯德,德生阳城节侯安民,安民生阳城釐侯庆忌,庆忌生阳城肃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东武城令某,某生东莱太守景,景生明经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晋北...

    发布于:2023-08-12

    详细阅读
  • 《宋书》读后感|《宋书》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天文二

    晋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按刘向说:天裂,阳不足;地动,阴有余。是时人主拱默,妇后专制。   元康三年四月,荧惑守太微六十日。占曰:诸侯三公谋其上,必有斩臣。一曰:天子亡国。是春,太白守毕,至是百余日。占曰:有急令之忧。一曰:相亡。又为边境不安。是年,镇、岁、太白三星聚于毕...

    发布于:2023-08-12

    详细阅读
  • 《宋书》读后感|《宋书》卷九 本纪第九◎后废帝

    废帝讳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明帝长子也。大明七年正月辛丑,生于卫尉府。太宗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之卦为小字,故帝字慧震,其余皇子亦如此。泰始二年,立为皇太子。三年,始制太子改名昱。安车乘象辂。六年,出东宫。又制太子元正朝贺,服衮冕九章衣。   泰豫元年四月己亥,太宗崩。庚子,太子即皇帝...

    发布于:2023-08-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1 国学经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