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十九翻译_《通典》卷一百三十 礼九十 开元礼纂类二十五 嘉礼九
【guoxue.jxxyjl.com--通典】
朝集使於尚书省礼见(并辞)其日,奉礼郎先布版位於尚书省都堂之前,京官九品以上位在东,每等异位,朝集使位在西,亦如之,皆以北为上。京官及朝集使俱常服。谒者绛公服,先引京官入就位,又谒者引诸方朝集使等入就位。奉礼立於朝集使之北,差退,赞者陪其后。京官及朝集使序立讫,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朝集使等俱再拜,京官等逡巡揖避;再拜讫,京官等俱答拜,朝集使等逡巡揖避。再拜讫,谒者赞称"礼毕"。群官等各以次退,朝集使亦退。其礼辞亦如之。
任官初上(诸州上佐附)
应册命之官受册讫,朝服乘辂,备仪,鸣铙吹,诣太庙南门,至下车所,铙吹止。受册者降辂,谒者引入,立於庙庭,北面西上。立定,再拜讫,又再拜辞,谒者引出,乘辂鸣铙而还。(若先受制书者,发第,备仪仗诣太庙如上仪。)
遂诣本司。将至,卑官先到,俱公服俟於别席所。初上者至,降辂,赞礼者引入,停於后堂,改著公服。仪仗陈厅事之前。赞礼者引卑官俱立於内门之外西厢,每等异位,重行东面,以北为上。初卑官就门外位,赞礼者引初上者立於厅事东阶东南,西面。赞礼者引卑官以次入,立於西阶西南,重行东面,以北为上。立定,卑官俱再拜,初上者答拜。赞礼者引卑官出。赞礼者引初上者就后堂。
卑官俱更衣,赞礼者引应坐者入立於厅事东西阶下,其应致敬者立於门外之西,东面,俱北上。赞礼者引初上者出,升堂就榻后,应坐者俱升诣座后。立定,初上者升座,应坐者各依其班而坐。其应致敬者入立於东西阶下,俱以北为上。诸流外官入立於庭,重行,北面西上,再拜讫,就东阶下品官之后。本司以印及职掌置於案,本司引入,升,诣座前,本司取印及职掌以次进置於座上之案讫,本司引案降出。诸司以次谘判三条事讫,俱兴,立於座后。赞礼者引初上者还后堂。以外降出设会如常仪。
官卑不合拜庙者,但诣上所。不判事者,礼见而已。若六品以下,初上皆常服。若先任者尊及官位等者,先任者俟於东阶下,西面,新任者入立於西阶下,东面再拜。先任者答再拜。讫,新任者还於厅事,立於东阶下,与卑官相见如上仪。(诸州长史县丞以下初上准此。)
京兆府河南牧初上(诸州刺史都督附)
其日,州牧备仪仗,至州,停於后堂。兵曹设仪仗於厅事门庭如常仪。本司设牧位於厅事楹閒近北,南向。设州官长史、司马位於堂下东方,西向,设录事参军以下位於司马之南,重行西向,皆以北为上。设诸县官位庭中近西,诸乡长位於县官之东,每等异位,重行北面,相对为首。(州助教,县博士、助教,依乡长班。)长史以下集於州南门之外,州官在东,县官在西,乡长史在州官东南。各有次,俱公服,乡长常服。司功整次纸名,入谘。赞礼者引牧出立於厅事东阶东南,西向,左右侍从如常,赞礼者立於牧南少退,俱西向。赞礼者引州官入就位,次引县令以下入门而左,又引乡长入门而右,俱入就位。立定,赞礼者引牧升自东阶,即位,南向立。又引县令及乡长五品以下自西阶升堂,进当牧前,重行北向,位如在庭之仪。立定,上下俱再拜。牧答拜,上下在位者皆逡巡避位。赞礼者引县令以下及乡长俱出。赞礼者引牧降入,赞礼者引长史以下次出,俱更衣。
本司量设牧座於堂上讫,赞礼者引县令及乡长俱就西阶下,又引长史以下入立於东阶下,俱北向。赞礼者引牧出,升堂就榻后。长史以下并县令职事五品以上应升者,合班俱升诣座后。立定,牧升座,诸应坐者俱坐。州县佐史以下入庭中,重行,北面西上,州县学生位於其后,俱再拜讫,就东阶下品官之后立。录事以印及职掌置於案,录事一人引入,升诣座前,录事取印及职掌以次进置於牧案讫,录事引案降出。诸司以次谘判三条事讫,坐者俱兴。赞礼者赞牧兴,引还后堂。长史以下降出。设会如常仪。(诸州刺史初上,准此。其乡长文武官七品以上及德行有闻者,皆升堂。)123456
万年长安令初上(河南洛阳县令礼同。诸县令附。)
其日,令停於后堂。设令位於厅事楹閒近北,南向。设乡长位於南方,重行北面,以西为上。其勋官依出身班,博士、助教依乡长班。又设丞位於东方,西向,设主簿及尉位於丞南,少退,西向北上。乡长以下俱集於县南门外之西,各有次。司功整次纸名入谘。赞礼者引令出立於厅事东阶东南,西向,侍从如常仪。赞礼者立於令之南,少退,俱西向。赞礼者引丞以下入就位,又引乡长入就位。立定,赞礼者引令升自东阶即位,南向立。赞礼者引乡长文武官五品以上升自西阶,进当令前,重行北面,以西为上。立定,上下在位者俱再拜,令答拜,上下在位者皆逡巡避位。赞礼者引乡长降自西阶以出,乡长在庭者继出,赞礼者引令降自东阶以入,又引丞以下以次出。
本司量设床座於堂上讫,赞礼者引乡长入立於厅事西阶下,丞以下立於门外道西,东面,俱北上。赞礼者引令出,升堂就榻后。又赞礼者引丞入及乡长文武官五品以上俱升,诣座后立。又赞礼者引主簿及尉入,立於东阶下。立定,令升座,诸应坐者俱坐。录事及佐史以下入立於庭中,北面西上,学生位於其后,俱再拜讫,就东阶下县尉后立。录事以印及职掌置於案,录事一人引入,升诣座前,录事取印及职掌,以次进置於令案讫,录事引案降出。诸司以次谘判三条事讫,丞及乡长俱兴,赞礼者赞令兴,引还后堂,乡长降出。设会如常仪。(诸县令初上,准此。其乡长文武官七品以上及德行有闻者皆升堂。)
乡饮酒(正齿位附)
乡饮酒之礼,刺史为主人,(此为贡人之中,有明经进士身兼德行孝悌,灼然明著,旌表门闾及有秀才者,皆刺史为主人。若无,上佐摄行事。)先召乡之致仕有德者谋之。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与之行礼而宾举之。(介以下无其人则阙。正齿位,每年季冬,县令为主人,乡之老人六十以上有德行者一人为宾,次一人为介,又其次为三宾,又其次为众宾。)
主人戒宾,立於宾大门外之西,东面;宾立东阶下,西面。将命者立於宾之左,北面受命出,立於门外之东,西面,曰:"敢请事。"主人曰:"某日行乡饮酒之礼,请某子临之。"将命者入告。宾出立於门东,西面拜辱,主人答拜。主人曰:"吾子学优行高,应兹观国。某日展礼,请吾子临之。"宾曰:"某固陋,恐辱命,敢辞。"主人曰:"谋於父师少师,莫若吾子贤,敢固以请。"宾曰:"夫子申命之,某敢不敬须。"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送。主人戒介亦如之。(戒辞曰:"某日行乡饮酒之礼,请吾子临之。"正齿位无戒宾。)
其日质明,设宾席於楹閒近北,南向;设主人席於阼阶上,西向;设介席於西阶上,东向;设众宾(正齿位云"三宾",下仿此。)席三於宾席之西,各南向,皆不属焉。又设堂下众宾席於西阶西南,东面北上。(正齿位设众宾席於楹閒近南,北向东上。)设两壶於宾席之东,少北,玄酒在西,加勺幂,置篚於壶南,东肆,实以爵觯。设赞者位於东阶东,西面北上。
宾、介及众宾至,立於厅事大门外之右,东向北上。执事者俱复位。主人迎宾於门外之左,西面拜宾,宾答拜。又西南面拜介,介答拜。又西南面揖众宾,众宾报揖。主人又揖宾,宾报揖。主人先入门而右,西面;宾入门而左,东面;介及众宾序入立於宾西南,东面北上;众宾非三宾者,皆北面东上。(凡宾主拜揖周旋,皆有赞相。正齿位,众宾立於三宾之后。)主人将进揖,当阶(据礼作"陈"。)揖,宾皆报揖。至阶,主人曰:"请吾子升。"宾曰:"某敢辞。"主人曰:"固请吾子升。"宾曰:"某敢固辞。"主人曰:"终请吾子升。"宾曰:"某敢终辞。"主人升自阼阶,宾升自西阶,当楣北面立。
执樽者彻幂,主人適篚,跪取爵,兴,適樽实之,进宾席前,西北面献宾。宾西阶上北面拜,主人少退,宾进於席前受爵,退复西阶上,北面立。主人退於阼阶上,北面拜送爵,宾少退。赞者荐脯醢(正齿位菹醢,下仿此。)於宾席前。(正齿位,宾以下年六十者三豆,七十四豆,八十五豆,九十及主人皆六豆。)宾自西方升席,南面立。赞者设折俎。(正齿位无折俎。)宾跪,左执爵,右取脯擩於醢,祭於笾豆之间,遂祭酒,啐酒,(啐,尝也。)兴,降席东,適西阶上,北面跪卒爵,执爵兴,適樽实之,进主人席前,东南面酢主人。主人於阶上北面拜,宾少退,主人进受,退复阼阶上北面立。宾退复西阶上,北面拜送爵。赞者荐脯醢於主人席前。主人由席东自北方升席。赞者设折俎。(正齿位无折俎。)主人跪,左执爵,右祭脯醢,遂祭酒,啐酒,兴,自南方降席,复阼阶上,北面跪卒爵,执爵兴,跪奠爵於东序端;兴,適篚,跪取觯实之以酬,复阼阶上,北面跪奠觯,遂拜,执觯兴,宾西阶上答拜,主人跪祭,遂饮卒觯,执觯兴,適樽实之,进宾席前,西北面。宾拜,主人少退。宾既拜,主人跪奠觯於荐西,兴,复阼阶上位。宾遂进席前,北面跪取觯,兴,复西阶上位,主人北面拜送。宾进席前,北面跪奠觯於荐东,兴,复西阶上位。(酬酒不举者,君子不尽人之欢以全交也。)主人北面揖,遂降立於阼阶下,西面;宾降立於西阶西,当西序,东面。(主人将与介为礼,故宾不居堂上位。)123456
主人进延介,主人揖介,介报揖。至阶,一让升,主人升阼阶,介升西阶,皆当楣北面立。主人诣东序端,跪取爵,兴,適樽实之,进於介席前,西南面献介。介西阶上北面拜,主人少退,介进,北面受爵,退复位。主人於介右,北面拜送爵,介少退,主人立於西阶之东。赞者荐脯醢於介席前。介进,自北方升席。赞者设折俎。(正齿位无折俎。)介跪,左执爵,右祭脯醢,遂祭酒,执爵兴,自南方降席,复西阶上,北面跪卒爵,执爵兴,介授主人爵。主人適樽实之,以酢於西阶上,立於介右,北面跪奠爵,遂拜,执爵兴。介答拜。主人跪祭,遂饮卒爵,执爵兴,进,跪奠爵於西楹南,还阼阶上,揖,降。介降立於宾南。
主人於阼阶前,西南面揖众宾,遂升,適西楹南,跪取爵,適樽实之,进於西阶上,南面献众宾之长。众宾长升西阶上,北面拜受爵。主人於众宾长之右,北面拜送。赞者荐脯醢於其席前。众宾之长升席,跪,左执爵,右祭脯醢,祭酒,执爵兴,退於西阶上,立饮讫,授主人爵,降复位。主人又適樽实之,进於西阶上,南面献众宾之次者,如献众宾长之礼,又次一人升饮亦如之。主人適樽实酒,进於西阶上,南面献堂下众宾。每一人升受爵,跪祭立饮,赞者遍荐脯醢於其位。讫,主人受爵奠於篚。
主人与宾一揖一让升,宾、介、众宾序升即席。设工人席於堂廉西阶之东,北面东上。(侧边曰廉。)工四人入,先二瑟,后二歌,工持瑟升自西阶,就位坐。工歌鹿鸣。卒歌,笙入,立於堂下,北面奏南陔讫,乃閒,歌南有嘉鱼,笙崇丘。(閒,代也。谓一歌则一吹也。)乃合乐周南关雎、召南鹊巢。(合谓歌与众声俱作也。乐无工人则阙,毋得作淫声不雅之曲。)
讫,司正升自西阶,(司正谓主人之赞。礼乐之正既成,将留宾,虑有懈惰,立司正以监之。)跪取觯於篚,兴,適樽实之,降自西阶诣阶閒,右还,北面跪奠觯,拱手少立,跪取觯,遂饮卒觯,奠觯再拜,退复西阶西。
宾降席,取觯於篚,適樽实之,诣阼阶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进立於宾东。(初起旅酬也。凡旅酬者,少长以齿。)宾跪奠觯,遂拜,执觯兴,主人答拜,宾立饮卒觯;適樽实之,进阼阶上,东南面授主人,主人再拜,宾少退;主人受觯,宾於主人之西,北面拜送,(旅酬同阶,礼杀。)宾揖,复席。主人进西阶上,北面酬介,介降席自南方,进立於主人西,北面。主人跪奠觯,遂拜,执觯兴,介答拜,主人立饮卒觯,適樽实之,进西阶上,西南面立。介拜,主人少退;介受觯,主人於介东,北面拜,主人揖,复席。司正升自西阶,近西,北面立,相旅曰:"某子受酬。"受酬者降席自西方,进,北面立於介右。(旅,序也。於是介酬众宾,众宾又以次序相酬也。某者,众宾姓也。同姓则以伯仲别之。又同,则一以某字别之。受酬者由介东,尊介,使不失故位。)司正退立於序端,东面。(避受酬者,又便其赞相上下。)介跪奠觯,遂拜,执觯兴,某子答拜,介立饮卒觯,適樽实之,进西阶上,西南面授某子,某子受觯,介立於某子之左,北面揖,复席。司正曰:"某子受酬。"受酬者降席自西方,立於某子之左,北面。某子跪奠觯,遂拜,执觯兴,受酬者答拜,某子立饮卒觯,適樽实之,进西阶上,西南面授之。受酬者受觯,某子立於受酬者之右,揖,复席。次一人及堂下众宾受酬亦如之。卒受酬者以觯跪奠於篚,兴,复阶下位。
司正適阼阶上,东面受命於主人。主人曰:"请坐於宾。"司正回北面,告於宾曰:"请宾坐。"宾曰:"唯命。"(宾主之词,皆司正传。)宾坐,各就席坐。(若宾主俱公服者,则皆降,脱屦於阶下,主人先左,宾先右。礼毕,降纳如常。正齿位,司正適篚跪取觯,兴,进立於楹閒,北面,乃扬觯而言曰:"朝廷率由旧章,敦行礼教。凡我长幼,各相劝勖,忠於国,孝於亲,内睦於闺门,外比於乡党,无或愆堕,以忝所生。"宾主以下皆再拜。司正跪奠觯,再拜,跪取觯,饮,卒觯,兴。宾主以下皆坐。司正適篚,跪奠觯,兴,降,复其位。)司正降复位。乃羞,(羞,进也。所进者肉胾醢。正齿位无进羞。)无算爵。(算,数也。宾主燕饮,爵行无数,醉而止。三宾以上,赞者二人行爵,以下取足而已。正齿位又无算乐,燕乐亦无数,或閒或合,尽欢而止也。)主人之赞者与焉。燕讫,宾主俱兴,宾以下降自西阶,主人降自东阶。宾以下出立於门外之西,东面北上;主人送於门外之东,西面再拜,宾、介逡巡而退。123456
宣赦书
其日质明,本司承诏宣告内外,随职供办。守宫设文武群官次於朝堂如常仪。群官依时刻皆集朝堂,俱就次各服其服。奉礼设文武群官次版位於顺天门外,东西当朝堂之南,文东武西,重行北面,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於群官西北,东向。刑部侍郎帅其属先陈金鸡於西朝堂之东,南向。置鼓杖於金鸡之南。遂击鼓,每一鼓投一杖。刑部侍郎录京师见囚,集於群官之南,北面西上。囚集讫,鼓止。通事舍人引群官各就位。中书令受诏讫,遂以诏书置於案,令史二人对举案。通事舍人引中书令,持幡节者前导,持案者次之,诣门外位立。持节者立於中书令之南,少西,令史举案者立於中书令西北,俱东面。立定,持节者脱节衣,持案者进诣中书令前,中书令取诏书,持案者以案退复位。中书令称"有诏",群官皆再拜。宣诏讫,群官又再拜,舞蹈,又再拜。刑部释囚。刑部尚书前,受诏书,退复位。持节者加节衣。通事舍人引中书令,幡节前导而入。通事舍人引群官还次。
群臣诣阙上表
前一日,守宫设文武群官次於朝堂如常仪。
其日,量时刻文武群官集,俱就位各服朝服。奉礼设群官位於东朝堂之前,近南,文东武西,重行北面,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於群官之北,南向。设奉礼位於群官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奉礼帅赞者先就位。谒者引群官各就位。礼部令史二人,绛公服,对举表案立於奉礼之北,西面。立定,典谒引中书令出就南面位。礼部郎中引表案诣中书令前,郎中取表以授,中书令受表,郎中、举案退复位。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中书令以表入奏,出复位,南面称"有诏",群官再拜。宣诏讫,又再拜。谒者引为首一人进,北面受表,退复位。舍人引中书令入,谒者引群官还次。
群臣奉参起居
前一日,守宫设文武群官次於朝堂如常仪。
其日,依时刻文武群官九品以上俱集朝堂次。奉礼设文武群官位於东朝堂之前,文左武右,重行北面,相对为首。又设奉礼位於文武官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又设通事舍人位於文官为首者之北,少东,西向并如常。奉礼帅赞者先就位。舍人各引文武群官俱就位。立定,舍人引为首者少进,通起居讫,退复位。奉礼唱:"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舍人入奏讫,舍人承旨出,复位,西面称:"敕旨。"群官在位者皆再拜。宣敕讫,又再拜。舍人及群官俱退。
皇帝遣使诣蕃宣劳
前一日,执事者设使者次於大门外道东,南向。
其日,使者至,执事者引就次,使者以下俱公服。蕃主朝服立於东阶东南,西面。使者出次,执事者引使者立於大门外之西,东面。使副立於使者西南,持节者立於使者之北,少退,令史二人对举诏书案立於使副西南,俱东向。执事者引蕃主迎使者於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执事者引使者入,持节者前导,持案者次之,入门而左。使者诣阶閒,南面立。持节者立於使者之东,少南,西面。使副立於使者西南,持案者立使副西南,俱东面。执事者引蕃主入立於使者之南,北面。持节者脱节衣。持案者进使副前,使副取诏书,持案者退复位;使副进授使者,退复位。使者称:"有诏。"蕃主再拜。使者宣诏讫,蕃主又再拜。执事者引蕃主进使者前,北面受诏书,退立於东阶东南,西面。持节者加节衣,执事者引使者,持节者前导,持案者次之,出,复门外位。执事者引蕃主拜送於大门外。使者还於次,执事者引蕃主入。
皇帝遣使诣诸州宣抚
前一日,本司设使者次於州大门外道右,南向。又设应集之官次於大门外,文官在道东,武官於使者次西南,俱南向,相对为首。
其日,使者将至,刺史出城,迎於一里外。相去九十步许,刺史於路左下马,使者下马,皆少进,使者命刺史乘马,使者与刺史俱乘马而行。(使者至镇及县,其镇将与县令迎,与刺史同。若使者五品以上,镇将、县令六品以下,则使者不下马,命镇将、县令乘马而已。若临边者,不出迎。)应集者至州门外,各就次服朝服,非朝服者公服。(应受制者及应版授官路远不及期者,则使至别定集日。)本司设使者位於厅事阶閒,南向。设刺史位於使者位之南,北向。设应集之官位於刺史后,每等异位。若有诸老,则位於诸官之后,俱重行北面,以西为上。又设刺史以下位於大门外之东,每等异位,重行西面,以北为上。123456
使者至,掌次者引就次。(若别日宣劳,则使者停於馆,应集者至日乃集。)刺史入。使者以下皆公服,制书及版各置於案。赞礼者引应集之官就门外位。诸老应受版者齿位。(八十以上者杖於位。)刺史朝服以出,行参军引立於东阶东南,西面。使者出次,赞礼者引使者,持幡节者前导,立於门西,东面。持幡节者立於使者之北,少退,使副立使者西南,史二人对举制书及版案立於使副西南,俱东面北上。(若版多,则量加於案。)立定,行参军引刺史迎於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引刺史先入立於内门外之东,西面,州官立於其后。
赞礼者引使者,持幡节者前导,入门而左,使副以下从之。使者诣阶閒就位,南面立。持幡节者立於使者之东,少南,西面,幡在南。使副立於使者西南,持案者立於使副之南,少退,俱东面。行参军引刺史,赞礼者引应集之官,以次入就位。立定,持节者脱节衣。持案者进使副前,使副取制书,持案者退复位;使副以制书进授使者,退复位。使者称:"有制。"刺史等再拜。宣制讫,刺史等又再拜。行参军引刺史进诣使者前,北面受制书讫,退立於东阶东南,西面。赞礼者以次引应受制者别受制如上仪。(凡同制书者皆同拜。)讫,引立於刺史东南,西面北上。若有版授,史以案诣使副前,使副取版进授使者,皆如初。赞者引为首者一人少前,使者称:"有制。"为首者再拜。宣制讫,为首者又再拜。赞礼者引为首者进诣使者前,北面受版。若有束帛赈恤,依式宣付。(凡老者拜,八十以上一坐再拜,九十以上子弟拜受。)讫,引立刺史之后。又引次受者亦如之。讫,持节者加节衣。赞礼者引使者出,使者幡节导之以出,使副以下从之,俱复门外位。诸老以版授子弟。行参军引刺史,赞礼者引州府之官及诸老出,复门外位。立定,刺史拜送,赞礼者引使者还於次,行参军引刺史入,赞礼者引州官及诸老还次。
若在诸县宣劳、版授,如在州之仪。使者若於随便宣制受赐物者,县令先集乡望立於馆门外之南,重行,北面西上。使者至,立於门西,东面。乡望俱再拜。使者入,诣厅事前,南面立。乡望随入。宣劳授受及拜送皆如上仪。凡使至,先问百年者,有则宣制致饩,(酒米牲物。)皆子弟代受之。
皇帝遣使诣诸州宣制劳会
前一日,本司设使者次於大门外道右,南向。又设应集之官次於大门外,文官道东,武官於使次西南,俱南向,相对为首。
其日质明,应集之官到州门外,各就次服朝服,非朝服者以公服。本司设使者位於厅事阶閒,南向。设刺史位於使之南,北向。设应集之官位於刺史之后,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以西为上。又设刺史以下位於大门外之东,每等异位,俱重行西面,以北为上。
使者至,掌次者引就次,以制书置於案,使者以下皆公服。赞礼者引应集之官俱就门外位。刺史朝服以出,行参军引立於东阶东南,西面。使者出次,赞礼者引使者立於门西,东面,史二人对举制书案立於使者西南,俱东面。立定,行参军引刺史迎於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行参军引刺史先入立於内门外之东,西面,州官立於其后。
赞礼者引使者入门而左,持案者从之。使者诣阶閒就位,南向立,持案者立於使者西南,东面。行参军引刺史,赞礼者引应集之官以次入就位。立定,持案者进使者前,使者取制书,持案者退复位。使者称:"有制。"刺史等再拜。宣制讫,又再拜。行参军引刺史进诣使者前,北面受制书,退立於东阶东南,西面。赞礼者次引应受制者别受制,如上仪。(凡同制书者皆同拜。)讫,引立於刺史东南,西面北上。赞礼者引使者出,持案者从之,俱复门外位。行参军引刺史,赞礼者引州官以次出,俱就门外位。刺史拜送。赞礼者引使者还於次,行参军引刺史入,赞礼者引州官各还次。
将会,本司改设刺史以下位於厅事之庭如常礼。又铺使者席於厅上楹閒,东向;刺史席於使者之东,西向;州官之席於刺史之后,各依资品俱南上。席於庭者,文官在东,武官在西,皆北上。设讫,刺史以下各服公服若常服。赞礼者引使者,行参军引刺史,又赞礼者引应会之官,俱就门外位。立定,赞唱者先入就位。赞礼者引使者先入,行参军引刺史,赞礼者引应会之官,以次入就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赞礼者引使者,行参军引刺史,又赞礼者引应升阶者,诣东西阶以次升,各立於席后。其位於阶下者,又引就席后。上下立定,俱就席,俯伏,坐,遂行酒。酒至,上下皆俯伏,兴,立於席后,俱再拜,搢笏,立受酒,升席,俯伏,坐饮。酒行三周,进食。食至,上下皆俯伏,兴,立於席后。设食讫,俱升席,俯伏,坐食。讫,仍行酒。会毕,俱兴,各以次引降复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以次引出。(若无台使,会位赞拜亦准此。)123456
皇帝遣使诣诸州宣赦书(镇与州同。)
其日,本司设使者次於州之大门外道右,南向。使者至,掌次者引就次,以赦书置於案。应集之官至州门外服朝服,非朝服者公服。本司设使者位於厅事阶閒,南向。设刺史位於使者位之南,北面。设应集之官位於刺史之后,文官在东,武官在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相对为首。又设门外位:文官於门东,西向,武官於门西,东向,俱每等异位,重行,以北为上。本司录州见囚,集於州门之外,北面西上。赞礼者引应集之官俱就门外位。刺史朝服以出,行参军引立於东南,西向。使者出次,赞礼者引立於门西武官之前,少北,东向。史二人对举案,立於使者西南,俱东面。立定,行参军引刺史迎於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行参军引刺史先入,立於内门外之东,西面,州官立於其后。
赞礼者引使者入门而左,持案者从之,使者诣阶閒就位,南面立;持案者立於使者西南,东面。行参军引刺史,赞礼者引应集之官以次入就位。立定,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赦书,持案者退复位。使者称:"有制。"刺史以下皆再拜。宣赦书讫,又再拜,舞蹈,又再拜。本司释囚。行参军引刺史进使者前,北面受赦书,退复位。赞礼者引使者出,持案者从之,俱复门外位。行参军引刺史,赞礼者引州官以次出,复门外位。刺史拜送。赞礼者引使者还於次,行参军引刺史入,赞礼者引州官各还次。
诸州上表
前一日,本司设应集之官次於州大门外,文官道东,武官道西,俱南向,相对为首。
其日夙兴,本司设使者位於厅事阶閒,南向。设刺史位於使者位之南,北向。设应集之官位於刺史之后,文官在东,武官在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相对为首。设赞唱者位於东阶东南,西向北上。设应集之官门外位,文官於门东,西向,武官於门西,东向,俱每等异位,重行,以北为上。
质明,应集之官至州门外,各就次服朝服,非朝服者公服。赞礼者引应集之官俱就门外位。赞唱者先入就位,佐史对举表案,立於赞唱者之西,北向。(表每一等为一案。)刺史朝服以出,行参军引就位。赞礼者引应集之官以次入就位。立定,赞礼者引使者入门而右,诣阶閒就位,南向立。赞礼者引表案诣使者前,使者取表,赞礼者引案退复位。馀表案位於使者西北,南向东上。赞唱者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赞礼者引使者出,举表案者从之。行参军引刺史入,赞礼者引州官以次出。
上表者若止一人,则不须诸官陪位。上表者立於厅事东阶东南,西面;持案者立於上表者东南,俱西面。使者入立於阶閒,南向。持案者以案进上表者前,上表者取表,持案者退复位。上表者诣使者前授表,退,北面再拜。使者出,上表者入。
《通典》 唐·杜佑123456
相关范文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一百三十七 礼九十七 开元礼纂类三十二 凶礼四
- 旧唐书一百九十卷下_《通典》卷一百九十六 边防十二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一百二十六 礼八十六 开元礼纂类二十一 嘉礼五
- 《通典》卷十九翻译_《通典》卷七十二 礼三十二 沿革三十二 嘉礼十七
-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_《通典》卷一百七十六 州郡六
- 【采桑子卷一百三十一】《通典》卷一百三十一 礼九十一 开元礼纂类二十六 宾礼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一百二 礼六十二 沿革六十二 凶礼二十四
- 《通典》卷十九翻译_《通典》卷一百二十一 礼八十一 开元礼纂类十六 吉礼十三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一百五十六 兵九
- 【逯钦立一百三十五卷】《通典》卷一百三十五 礼九十五 开元礼纂类三十 凶礼二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三十六 职官十八详细阅读
秩品一(唐 虞 夏 商 周 秦 汉 后汉 魏) 唐官数阙。(尚书曰:唐虞建官惟百。而郑玄云:虞官六十,唐官未闻。尧舜同道,或皆六十,并属官而言,则皆有百。) 虞官六十。(明堂位曰有虞氏官五十,而郑注云六十。) 夏官一百二十。(明堂位曰:夏后氏官百。又尚书云夏商官倍,则...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十三 选举一详细阅读
序 自昔羲后,因以物命官,事简人淳,唯以道化,上无求欲於下,下无干进於上,百姓自足,海内乂安,不是贤而非愚,不沽名而尚行,推择之典,无所闻焉。爰洎唐、虞之官人也,俾乂水土,缉熙帝载,敷五教,正五刑,播百穀,典三礼,咨于四岳,明扬侧陋,询事考言,故举无失德。然犹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流四凶族,不...
-
《通典》卷十九翻译_《通典》卷八 食货八详细阅读
钱币上(周 秦 汉 后汉 晋) 货币之兴远矣,夏商以前,币为三品。(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白金为下币。白金为银。)太公立九府圜法。周景以母子相权。秦用黄金铜钱为上下二等。汉兴为八铢,或为荚钱,或作白金,或作赤仄,八铢五分,迭废迭用。王莽又设错刀金银龟贝凡数十品。公孙述始作铁钱。魏文帝穀帛相贸。...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二十四 职官六详细阅读
御史台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王有命,则赞为之辞,写其理之法令,命来受者即授之。)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后,则皆记事之职也。至秦汉,为纠察之任。(秦以御史监郡。汉初,叔孙通新定礼仪,以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而去是也。...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三十七 职官十九详细阅读
秩品二(晋 宋 齐 梁) 晋官品: 第一品 公 诸位从公 开国郡公、县公(爵) 第二品 特进 骠骑、车骑、卫将军 诸大将军 诸持节都督 开国县侯伯子男(爵) 第三品 侍中 散骑常侍 中常侍 尚书令、仆射 尚书 中书监、令 秘书监 诸征、镇、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辅...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六 食货六详细阅读
赋税下(大唐) 大唐武德元年,诏曰:宗绪之情,义越常品,宜加惠泽,以明等级。诸宗姓有官者,宜在同列之上;未有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二年制:每一丁租二石。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蕃人内附者,上户丁税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经二年者,上户丁...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三十八 职官二十详细阅读
秩品三(陈 后魏 北齐) 陈官品:(官品禄秩班次,多因梁制。) 第一品 相国 丞相 太宰 太傅 太保 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 司徒 司空 开府仪同三司 巴陵王、汝阴王后 尚书令 郡王(爵) 第二品 中书监 尚书左仆射、右仆射 特进 太子二傅 左右光禄大夫 嗣王(爵) 蕃王(爵)开国郡公(爵...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三十五 职官十七详细阅读
俸禄 ○禄秩 (幹力 白直 仗身 庶仆 亲事 帐内 执衣 防閤 邑士 士力 门夫等并附○ 周汉 后汉 宋 齐 梁 北齐 后周 隋 大唐) 周班爵禄之制,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大国君十卿禄,卿...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十五 选举三详细阅读
历代制下(大唐) 考绩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并具学篇。)每岁仲冬,郡县馆监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行乡饮酒礼,歌鹿鸣之诗,徵耆艾、叙...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二十二 职官四详细阅读
尚书上 ○尚书省(并总论尚书) 昔尧试舜於大麓,领录天下事,似其任也。周之司会,又其职焉。(郑玄注周礼云:司会,若今尚书。)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犹主也。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至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