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名词解释】《通典》卷四十 职官二十二
【guoxue.jxxyjl.com--通典】
秩品五(大唐)○大唐官品:(开元二十五年制定。)
流内
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太尉 司徒 司空 王(爵)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骠骑大将军(武散) 嗣王、郡王(爵) 国公(爵)
正二品 特进(文散) 辅国大将军(武散) 开国郡公(爵) 上柱国(勋)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京兆河南太原府牧 大都督 大都护 光禄大夫(文散) 镇军大将军(武散) 开国县公(爵) 柱国(勋)
正三品 侍中 中书令 吏部尚书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千牛卫等大将军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 太子宾客 太常卿 太子詹事 中都督 上都护 金紫光禄大夫(文散) 冠军大将军(武散) 怀化大将军 上护军(勋)
从三品 御史大夫 秘书监 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 左右散骑常侍 国子祭酒 殿中监 少府监 将作大匠 诸卫羽林千牛将军 下都督 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 大都护府副都护 亲王傅 银青光禄大夫(文散) 开国侯(爵) 云麾将军(武散)归德将军 护军(勋)
正四品 黄门侍郎 中书侍郎 尚书左丞 尚书吏部侍郎 太常少卿 太子左庶子 太子少詹事 太子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府率 中州刺史 军器监 上都护府副都护 上府折冲都尉 正议大夫(文散) 开国伯(爵) 忠武将军(武散)上轻车都尉(勋)
以前上阶
尚书右丞 尚书中司侍郎 太子右庶子 太子左右谕德 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 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 下州刺史 通议大夫(文散) 壮武将军(武散)
从四品 秘书少监 八寺少卿 殿中少监 太子家令 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 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内率、监门副率 太子率更令 太子仆 内侍 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太中大夫(文散) 宣威将军(武散) 轻车都尉(勋)
以前上阶
国子司业 少府少监 将作少匠 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 上州别驾 大都督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 中府折冲都尉 中大夫(文散) 明威将军(武散)
正五品 谏议大夫 御史中丞 国子博士 给事中 中书舍人 太子中允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都水使者 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 亲勋翊卫羽林郎将 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 亲王府谘议参军 亲王府典军 中散大夫(文散) 开国子(爵) 定远将军(武散) 上骑都尉(勋)
以前上阶
太子中舍人 尚食、尚药奉御 太子亲勋翊卫郎将 内常侍 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 下府折冲都尉 朝议大夫(文散) 宁远将军(武散)
从五品 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 秘书丞 著作郎 太子洗马 殿中丞 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奉御 献陵、昭陵、乾陵、恭陵、定陵、桥陵等令 亲王府副典军 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朝请大夫(文散) 开国男(爵 凡九等) 游骑将军(武散) 骑都尉(勋)
以前上阶
大理正 太常丞 太史令 内给事 太子典内 上牧监 下都督府、上州司马 驸马都尉 奉车都尉 亲王友 宫苑总监 上府果毅都尉 朝散大夫(文散) 游击将军(武散)
正六品 太学博士 太子詹事丞 太子司议郎 太子舍人 中州长史 亲勋翊卫校尉太子典膳药藏郎 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 镇军兵满二万人以上司马 朝议郎(文散)昭武校尉(武散) 骁骑尉(勋) 亲王府掾属 武库中尚署令 诸卫左右司阶 中府果毅都尉
以前上阶
千牛备身 备身左右 太子文学 下州长史 中州司马 内谒者监 中牧监上牧副监 上镇将 承议郎(文散) 昭武副尉(武散)
从六品 起居郎 起居舍人 尚书诸司员外郎 八寺丞 大理司直 国子助教 城门郎符宝郎 通事舍人 秘书郎 著作佐郎 侍御医 诸卫羽林长史 两京市令 下州司马 左右监门校尉 亲勋翊卫旅帅 亲王文学 亲王府主簿、记室、录事参军诸州上县令 诸率府左右司阶 镇军兵不满二万人司马 奉议郎(文散) 振威校尉(武散)飞骑尉(勋)1234
以前上阶
侍御史 少府、将作、国子监丞 太公庙令 太子内直、典设、宫门郎 司农寺诸园苑监 王府校尉 下牧监 宫苑总监副监 互市监 中牧副监 下府果毅都尉 通直郎(文散) 振威副尉(武散)
正七品 四门博士 詹事司直 左右千牛卫长史 尚食、尚药直长 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长史 军器监丞 太子千牛 诸州中县令 亲勋翊卫队正 京兆河南太原府司录参军 大都督大都护府录事参军 亲勋翊卫副队正 中镇将 亲王府诸曹参军亲卫 朝请郎(文散) 致果校尉(武散) 云骑尉(勋)
以前上阶
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直长 太子通事舍人 内寺伯 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诸曹参军 中都督、上都护府录事参军 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 诸卫左右中候 上府别将、司史 上镇副 下镇将 下牧副监 宣德郎(文散) 致果副尉(武散)
从七品 殿中侍御史 左右补阙 太常博士 太学助教 门下省录事 尚书都事 中书省主书 九寺主簿 太子詹事主簿 左右监门直长 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长史太子侍医 太子三寺丞 都水监丞 诸州中下县令 亲王府东西閤祭酒 京县丞 下都督府、上州录事参军 中都督、上都护府诸曹参军 中府别将、长史 中镇副 勋卫太子亲卫 朝散郎(文散) 翊麾校尉(武散) 武骑尉(勋 凡二十转)
以前上阶
太史局丞 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 掖庭、宫闱局令 上署令(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官、左藏、乘黄、典厩、典客、上林、太仓、平准、常平、左尚、右尚、典牧。) 诸州下县令 太庙诸陵署丞 司农寺诸园苑副监 太子左右监门直长 宫苑总监丞 下都督府诸曹参军太子内坊丞 亲王国令 公主家令 上州诸司参军 亲王府旅帅 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 诸屯监 诸率府左右中候 镇军兵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 诸折冲府校尉宣义郎(文散) 翊麾副尉(武散)
正八品 监察御史 协律郎 诸卫羽林录事参军 中署令(钩盾、右藏、织染、掌冶。) 中州录事参军 翊卫 太子勋卫 大医署医博士 太子典膳药藏丞 军器监主簿 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 上牧监丞 亲王府执仗 执乘亲事 镇军兵不满二万以上诸曹判司 给事郎(文散) 宣节校尉(武散)
以前上阶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 下署令(太卜 廪牺 珍羞 良酝 掌醢 守宫 武器 车府 司仪崇玄 导官 左校 中校 右校 甄官 河渠 弩坊 甲坊) 备身 诸卫羽林诸曹参军 中州诸司参军 亲王府、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参军 尚药局司医 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 太子内直宫门局丞 太公庙丞 诸宫农圃监 互市监丞 司竹副监 司农寺诸园苑监丞 灵台郎 上戍主 诸卫左右司戈 徵事郎(文散) 宣节副尉(武散)
从八品 左右拾遗 太医署针博士 四门助教 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 下州录事参军 诸州上县丞 中牧监丞 京县主簿 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内率府录事参军 中都督、上都护府参军 太子翊卫 亲王府行参军 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府博士 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 保章正 诸折冲府旅帅 承奉郎(文散) 御侮校尉(武散)
以前上阶
大理评事 律学博士 太医署丞 太子左右春坊录事 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 内谒者 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诸曹参军 太子备身 下州诸司参军 太子诸署令 掖庭、宫闱局丞 都水监主簿 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 上署丞 下都督府、上州参军 中都督、下都督府、上州博士 诸州中县丞 亲王府典签 京县尉 亲王国大农 公主家丞 亲王府队正 诸屯监丞 上关令 上府兵曹 上镇仓曹、兵曹参军 挈壸正 中戍主 上戍副 诸率府左右司戈 承务郎(文散) 御侮副尉(武散)
正九品 校书郎 太祝 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录事参军 太子内坊典直 中署丞 典客署掌客 亲勋翊卫府羽林兵曹参军 岳渎令 诸津令 下牧监丞 诸州中下县丞 中州博士 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主簿 武库署监事 儒林郎(文散) 仁勇校尉(武散)1234
以前上阶
正字 太子校书 奚官、内仆丞 内府局丞 下署丞 尚食局食医 尚药局医佐尚辇局掌辇 尚乘局奉乘、司库、司廪 太史局司辰 典厩署主乘 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诸曹参军 太子三寺主簿、詹事府录事 太子亲勋翊卫府兵曹参军 诸州下县丞 诸州上县主簿 中州参军 下州博士 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 上牧监主簿 诸宫农圃监丞 中关令 中府兵曹 亲王国尉 上关丞 诸卫左右执戟 中镇兵曹参军 下戍主 诸折冲队正 登仕郎(文散) 仁勇副尉(武散)
从九品 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 奉礼郎 律学助教 太子正字 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 太医署医助教 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 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 宫苑总监主簿 诸州中下县主簿 中牧监主簿 诸州上县中县尉 下府兵曹 文林郎(文散) 陪戎校尉(武散)
以前上阶
内侍省主事 国子监、亲王府录事 太子左右春坊主事 崇文馆校书 书学博士算学博士 门下典仪 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 太卜署卜博士 太医署针助教 太医署医正 太卜署卜正 太史局监候 亲王国丞 太子典仓署园丞 太子厩牧署典乘 掖庭局宫教博士 太子诸署丞 诸监作诸监事计官 太官署监膳 太乐鼓吹署乐正 亲王府队副 大理寺狱丞 下州参军 中州下州医博士 诸州中下县尉 京县录事 下牧监主簿 下关令 中关丞 诸卫羽林长上 公主邑司录事 诸津丞 下镇兵曹参军 诸折冲府队副 诸率府左右执戟 将仕郎(文散 凡十九阶) 陪戎副尉 (武散 凡二十九阶)
视流内
视正五品:萨宝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祆,呼烟反。祆者,西域国天神,佛经所谓摩醯首罗也。武德四年,置祆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祝诅。贞观二年,置波斯寺。至天宝四年七月,敕:"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脩其本。其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州郡有者,亦宜准此。"开元二十年七月敕:"未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以其西胡等既是乡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罪者。")
流外
勋品(勋品自齐梁以来有之。)
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 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 太子内坊、三寺、诸率府录事诸楷书手 太常寺谒者 司仪署诸典书 河渠署河隄谒者 太医署医针师 内侍省寺人
二品 太卜署卜助教 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 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 通事令史 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 太常寺祝史 宫苑总监录事 太子左春坊掌仪 典客署典客 亲勋翊卫府录事 太史局漏刻博士 太子内坊厩尉 御史台殿中令史
三品 城门、符宝书令史 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 九寺、少府、将作、军器监府、都水、宫苑总监府、京及东都市、平准、诸陵署录事 诸牧园苑监录事 诸仓监、诸关津录事 太子亲勋翊卫府录事 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 尚食局主食 太子左右春坊令史 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 内侍省内典引 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 太医署医工、针工 太卜署卜师诸计史 率更寺漏刻博士 诸王府国司录事
四品 太子詹事府左右春坊令史 太子内坊令史 九寺、少府、将作、国子、军器监史 太子三寺、诸率府、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府、诸都护府、都水、宫苑总监史 诸卫羽林军史太子左春坊诸局书令史 太子典膳局主食 太子右春坊诸局书令史 门下省主宝、主符 太医主药 门下、中书省传制 太子率更寺掌漏 太子内坊閤郎 亲王率府 太医署按摩祝禁工 御史台监察史
五品 太子内书令史 太子三寺、诸率府史 大理寺司直平事史 诸署农圃监 诸牧园苑监史 诸都护府史 太子诸署府、宫门局内阍人内掌扇 太子内坊道客舍人 太官署监膳史 良酝署掌酝 掌醢署主醢 诸典事 亲勋翊卫率府史 大理寺狱史 亲王府史 太子左右春坊传令史 亲王国司府1234
六品 亲勋翊卫府史 诸仓关津府史 太子亲勋翊卫率府史 太医署药园师 诸亭长 太子诸署史、园史 太子内坊内阍人 亲王国司史 公主邑司史
七品 太子亲勋翊卫府史 门下省主节 诸掌固 大史监历生 天文观生 诸仓关津史亲王府典军下史 诸仓计史
八品 守宫署掌设
九品 国子学、太公庙幹 诸辇者
视流外
勋品:萨宝府祓祝
四品:萨宝府率
五品:萨宝府史
右内外文武官员凡万八千八百五。(文官万四千七百七十四,武官四千三十一,内官二千六百二十,外官州县、折冲府、镇、戍、关、庙、岳、渎等万六千一百八十五。)内职掌:斋郎、府史、亭长、掌固、主膳、幕士、习驭、驾士、门仆、陵户、乐工、供膳、兽医、学生、执御、门事、学生、后士、鱼师、监门校尉、直屯、备身、主仗、典食、监门直长、亲事、帐内等。外职掌:州县仓督、录事、佐史、府史。典狱:门事、执刀、白直、市令、市丞、助教、津吏、里正及岳庙斋郎并折冲府旅帅、队正、队副等。总三十四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内三万五千一百七十七,外三十一万四千六百八十六。)都计文武官及诸色胥史等,总三十六万八千六百六十八人。制为九品,各有从。自四品以下,亦分上下阶,大抵多因隋制。(三品以上紫衣,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衣,银鱼袋,皆执象笏。七品以上绿衣,九品以上青衣,皆木笏。光宅元年,青衣为碧。武太后时,改五品以上铜鱼袋。中宗反正,从旧。初武太后天册万岁中制,文武官加阶应入五品者,并须入仕历十六考以上,无私犯,进阶之时见居六品官及七品官以上清官者。其应入二品者,取入仕三十二考以上,并无私犯,进阶之时见居四品官者。自外从计偕者,应入仕,并不在进阶限。如有奇才异行别效殊功者,不拘此例。)
睿宗景云二年,监察御史韩琬上疏曰:"量事置官,量官置人,使官称其人,须人不虚位。除此之外,使其耕桑,任其商贾,何为引令入仕,废其本业。臣愚以为国家开仕进之门广矣,皆弃农桑工商而身趋之。当今一夫耕而供数百人食,一妇蚕而供数百人衣,遂使公私皆无储蓄。若不釐革,其弊必甚。"
佑建中中忝居户部,专掌邦赋。属河朔用师,经费或阙,百姓颇困,加赋攸难。欲期集事,实在省用,所以辄上议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周建六官,各有徒属,虽尚文去质,吏众事繁,然而条流不紊,职非重设。秦氏立制,多因时宜。汉初沿袭,后渐增广。光武建武六年,废罢四百馀县,吏职十置其一。魏太和中,分命使臣,省州郡吏。正始中,又并合郡县等。晋太元六年,省七百馀员。隋开皇三年,废五百馀郡。国家贞观初,省内官六百馀员。详设官之本,为理众庶,所以古昔计人置吏。故周官乡遂稍县畿,约人定员,吏无虚设。自汉魏晋隋,暨於圣唐,皆因战争流离,征缮艰劳,即省吏职,存诸方策。晋荀勖、桓温,俱有此议,息人救弊,何莫由斯。昔皋繇作士正五刑,今刑部尚书、大理卿,是二皋繇也。垂作共工利器用,今工部尚书、将作监,是二垂也。契作司徒敷五教,今司徒、户部尚书,是二契也。伯夷秩宗典邦礼,今礼部尚书、礼仪使,是二伯夷也。伯益作虞掌山泽,今虞部郎中、都水使者,是二伯益也。伯冏太仆掌车马,今太仆卿、驾部郎中,尚辇奉御、闲厩使者,是四伯冏也。古者天子有六军,汉家前后左右将军四人,今则十二卫、神策等八军,凡有将军六十人也。历代增益,以至於是,旧名不废,新职日加,名繁职重,不可遍举。所以后周依古周建六官,盖为於此。今略徵外官。别驾本因汉置,随刺史巡察,若今观察使之有副使也。参军后汉末置,参诸府军事,若今节度判官也。官名职务,迁易不同,空存虚称,皆无事实。又司田,顷景龙三年尝置,无何,以烦冗卻停,并入司户,殊为折衷。诚宜斟酌繁省,详考损益,欲求致理,必也正名。神龙中,官纪隳紊,有司务广集选人,竞收名称。其时无阙注授,於是奏署员外官者二千馀人,自尔遂为常制。当开元、天宝之中,四方无虞,百姓全实,大凡编户九百馀万。吏员虽众,经用虽繁,人力有馀,帑藏丰溢,纵或枉费,不足为忧。今兵革未宁,黎庶凋瘵。数年前,天下簿帐到省百三十馀万户。自圣上御极,分命使臣,按比收敛,土户与客户共计得三百馀万。比天宝才三分之一,就中浮寄仍五分有二。出租赋者减耗若此,食租赋者岂可仍旧。如一州无三数千户,置五六十官员,十羊九牧,疲吏烦众。顾兹大弊,实思革之。议者多云,尚有跋扈未庭,并省官吏之后,恐被罢者仕进无路,别有依讬,且縻爵禄,兼示隄防。此乃常情之说,虑非救弊之论。有才者即令荐用,不才者何患奔亡,而况各有姻戚,顾恋家产。后汉建武六年,减县省官,公孙述、隗嚣未灭;魏太和、正始中,则吴蜀鼎立;晋太元六年,吴国尚在;隋开皇三年,陈氏割据;皆招罗俊乂,志相吞灭,此时犹不虑有失贤资敌,务以救弊为谋。今田悦之徒,并是庸琐,繁刑暴赋,唯恤军戎,衣冠仕人,遇如奴虏,岂比公孙述、诸葛亮之在巴蜀,孙权、陈霸先之有江南?固无范睢业秦、贾季强狄之虑,断可知矣。今若以人情因习既久,不能改更制度,并省内官,但且权停省外官别驾、司马及参军。州县额内官,约人户减县尉。其被罢者,但有德行才器,委州府长史搜择论荐,固亦不遗器能。如或渝滥,先坐举主,谁敢罔冒,以陷刑章。其有不被举论,但全旧名,任参常调,自当修进,更俟甄收,暂罢岁时,何负此辈。如柱国,后魏末置,并是当时宿德,勋成业崇,皆主重兵,宠贵第一。周隋以后,除授至多,暨乎国家,回作勋级,唯得三十顷地耳。又开府仪同三司及光禄大夫,亦是官名,还为人多,回作阶级。随时立制,遇弊变通,不必因循,重难改作。待戎车息驾,百姓稍康,欲增庶官,则复旧制。"
《通典》 唐·杜佑1234
相关范文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三十六 职官十八详细阅读
秩品一(唐 虞 夏 商 周 秦 汉 后汉 魏) 唐官数阙。(尚书曰:唐虞建官惟百。而郑玄云:虞官六十,唐官未闻。尧舜同道,或皆六十,并属官而言,则皆有百。) 虞官六十。(明堂位曰有虞氏官五十,而郑注云六十。) 夏官一百二十。(明堂位曰:夏后氏官百。又尚书云夏商官倍,则...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十三 选举一详细阅读
序 自昔羲后,因以物命官,事简人淳,唯以道化,上无求欲於下,下无干进於上,百姓自足,海内乂安,不是贤而非愚,不沽名而尚行,推择之典,无所闻焉。爰洎唐、虞之官人也,俾乂水土,缉熙帝载,敷五教,正五刑,播百穀,典三礼,咨于四岳,明扬侧陋,询事考言,故举无失德。然犹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流四凶族,不...
-
《通典》卷十九翻译_《通典》卷八 食货八详细阅读
钱币上(周 秦 汉 后汉 晋) 货币之兴远矣,夏商以前,币为三品。(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白金为下币。白金为银。)太公立九府圜法。周景以母子相权。秦用黄金铜钱为上下二等。汉兴为八铢,或为荚钱,或作白金,或作赤仄,八铢五分,迭废迭用。王莽又设错刀金银龟贝凡数十品。公孙述始作铁钱。魏文帝穀帛相贸。...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二十四 职官六详细阅读
御史台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王有命,则赞为之辞,写其理之法令,命来受者即授之。)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后,则皆记事之职也。至秦汉,为纠察之任。(秦以御史监郡。汉初,叔孙通新定礼仪,以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而去是也。...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三十七 职官十九详细阅读
秩品二(晋 宋 齐 梁) 晋官品: 第一品 公 诸位从公 开国郡公、县公(爵) 第二品 特进 骠骑、车骑、卫将军 诸大将军 诸持节都督 开国县侯伯子男(爵) 第三品 侍中 散骑常侍 中常侍 尚书令、仆射 尚书 中书监、令 秘书监 诸征、镇、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辅...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六 食货六详细阅读
赋税下(大唐) 大唐武德元年,诏曰:宗绪之情,义越常品,宜加惠泽,以明等级。诸宗姓有官者,宜在同列之上;未有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二年制:每一丁租二石。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蕃人内附者,上户丁税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经二年者,上户丁...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三十八 职官二十详细阅读
秩品三(陈 后魏 北齐) 陈官品:(官品禄秩班次,多因梁制。) 第一品 相国 丞相 太宰 太傅 太保 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 司徒 司空 开府仪同三司 巴陵王、汝阴王后 尚书令 郡王(爵) 第二品 中书监 尚书左仆射、右仆射 特进 太子二傅 左右光禄大夫 嗣王(爵) 蕃王(爵)开国郡公(爵...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三十五 职官十七详细阅读
俸禄 ○禄秩 (幹力 白直 仗身 庶仆 亲事 帐内 执衣 防閤 邑士 士力 门夫等并附○ 周汉 后汉 宋 齐 梁 北齐 后周 隋 大唐) 周班爵禄之制,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大国君十卿禄,卿...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十五 选举三详细阅读
历代制下(大唐) 考绩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并具学篇。)每岁仲冬,郡县馆监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行乡饮酒礼,歌鹿鸣之诗,徵耆艾、叙...
-
【《通典》卷十九翻译】《通典》卷二十二 职官四详细阅读
尚书上 ○尚书省(并总论尚书) 昔尧试舜於大麓,领录天下事,似其任也。周之司会,又其职焉。(郑玄注周礼云:司会,若今尚书。)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犹主也。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至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