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集释》简介|《列子集釋》徵引諸家姓氏及其著述表

列子集釋 2022-03-10 网络整理 可可

【guoxue.jxxyjl.com--列子集釋】

一、只限於列子八篇集釋校說內所徵引之姓氏。

  二、略依其生卒年次排列,生卒年有可考者亦為注出。

  沈括(1030-1094)夢溪筆談

  王觀國宋人學林

  顧炎武(1613-1682)唐韻正

  黃生(1622-?)字詁義府

  何琇樵香小記

  惠棟(1697-1785)松崖筆記

  盧文弨(1717-1795)群書拾補鐘山札記

  錢大昕(1728-1815)十架齋養新錄

  畢沅(1730-1797)呂氏春秋新校正、山海經新校正

  段玉裁(1735-1815)經韻樓集、說文解字注

  任大椿(1738-1789)列子釋文考異

  汪中(1744-1794)經義知新記、舊學蓄疑

  王念孫(1744-1833)讀書雜誌、廣雅疏證

  沈赤然(1745-1816)寄傲軒隨筆

  梁玉繩(1745-1819)呂子校補、續補

  梁履繩(1748-1793)有校說見呂子校補

  劉台拱(1751-1805)荀子補注從王念孫讀書雜誌錄出

  孔廣森(1752-1786)大戴禮記注

  郝懿行(1757-1825)荀子補注

  牟庭(1759-1832)雪泥書屋雜誌

  莊逵吉(1760-1813)有校說見所刻淮南子

  王紹蘭(1760-1835)說文段注訂補

  秦恩複(1760-1843)有校說,見所刻列子盧重玄注

  嚴可均(1762-1843)鐵橋漫稿

  焦循(1763-1820)易餘蘥錄

  洪頤煊(1765-1837)讀書叢錄

  王引之(1766-1734)經傳釋詞

  汪萊(1768-1813)列子盧注考證附見秦恩複列子刻本

  朱王存(1769-1850)小萬卷齋文稿

  黃承吉(1771-1842)字詁義府合考

  沈欽韓(1775-1831)漢書疏證

  俞正燮(1775-1840)癸巳存稿

  梁章钜(1775-1849)退庵隨筆

  錢繹方言箋疏

  江有誥(?-1851)先秦韻讀

  宋翔鳳(1776-1860)小爾雅訓纂

  馮登府(1783-1841)三家詩異文疏證

  許櫣(1786-1862)讀說文記

  朱駿聲(1788-1858)說文通訓定聲

  沈濤交翠軒筆記、銅熨斗齋隨筆

  蘇時學爻山筆話

  光聰諧有不為齋隨筆

  徐時棟(1814-1873)煙嶼樓讀書志

  蔣超伯道光二十五年(1845)會試會元南漘楛語

  俞樾(1821-1906)諸子平議

  王先謙(1842-1917)荀子集解、莊子集解

  郭慶藩(1844-1897)莊子集釋

  孫詒讓(1848-1908)札迻、墨子閑詁

  皮錫瑞(1850-1908)今文尚書考證

  陶鴻慶(1860-1918)讀列子札記

  奚侗莊子補注

  梁啟超(1873-1928)某氏轉錄手批本,現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

  吳闓生(1877-1948)文史甄微稿本

  曾廣源戴東原轉語釋補

  胡懷琛列子張湛注補正載1934年大陸雜誌2卷8期

  馬敘倫(1884-1970)莊子義證、讀書續記

  王重民(1902-1975)列子校釋、敦煌古籍敘錄

  許維遹(1904-1951)有校說抄示

  劉武莊子集解內篇補正

  王叔岷列子補正

  岑仲勉兩周文史論叢

  又稱仲父曰者,楊樹達教授于其所讀書箋識之校說也。

本文来源:https://guoxue.jxxyjl.com/liezijizuo/1820.html

  • 《列子集释》简介|《列子集釋》卷第二 黃帝篇

    〔注〕稟生之質謂之性,得性之極謂之和;故應理處順,則所適常通;任情背道,則遇物斯滯。〔解〕此明忘形養神,從玄、默以發真智。始其養也,則遺萬有而內澄心;發其智,則化含生以外接物。故其初也,則齋心服形,不親政事;其末篇也,則贊孔墨以濟人焉。此其大旨。   黃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注〕隨世而喜耳...

    发布于:2022-03-04

    详细阅读
  • [《列子集释》简介]《列子集釋》卷第七 楊朱篇

    〔注〕夫生者,一氣之蹔聚,一物之蹔靈。蹔聚者終散,蹔靈者歸虛。而好逸惡勞,物之常性。故當生之所樂者,厚味、美服、好色、音聲而已耳。而復不能肆性情之所安,耳目之所娛,以仁義為關鍵,用禮教為衿帶,自枯槁於當年,求餘名於後世者,是不達乎生生之趣也。〔解〕夫君子殉名,小人殉利。唯名與利,皆情之所溺,俗人所爭...

    发布于:2022-03-04

    详细阅读
  • [《列子集释》简介]《列子集釋》卷第六 力命篇

    〔注〕命者,必然之期,素定之分也。雖此事未驗,而此理已然。若以壽夭存於御養,窮達係於智力,此惑於天理也。〔解〕命者,必定之分,非力不成;力者,進取之力,非命不就。有其命者必資其力,有其力者或副其命。亦有力之不能致者,無命也;恃命而不力求者,候時也。信命不信力者,失之遠矣;信力不信命者,亦非當也。釋文...

    发布于:2022-03-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1 国学经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