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隶名额 太庙署旧隶太常。(官有庙令丞各一员。)至开元二十一年二月二日。敕宗庙所奉。尊敬之极。因以名署。情所未安。宜令礼官。详择所宜奏闻。至五月十六日。太常少卿韦绦奏曰。谨按经典。窃寻令式。宗庙享荐。皆主奉常。别置署司。事非稽古。其太庙署望废省。本寺专奉其事。许之。至开元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敕...
奴婢 旧制。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反逆家男女及奴婢没官。皆谓之官奴婢。男年十四已下者配司农。十五已上者。以其年长。令远京邑。配岭南为城奴也。)一免为番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皆因赦宥所及。则免之。(凡免。皆因恩言之。得降一等二等。或直入良人。诸律令格式有言官户者。是番户之总号。非谓别...
御史台上 御史台 武德初。因隋旧制为御史台。龙朔二年四月四日。改为宪台。咸亨元年十月二十三日。复为御史台。光宅元年九月五日。改为左肃政台。专管在京百司。及监军旅。更置右肃政台。其职员一准左台。令按察京城外文武官僚。以中宗英王府材石营之。殿中御史石抱贞缮造焉。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为左右御史台。...
转运盐铁总叙 皇朝自武德永徽以后。姜行本。薛大鼎。褚朗。皆以漕运上言。然未能通济。其后监察御史王师顺。运晋绛之粟。于河渭之间。增置渭桥仓。自师顺始也。 开元二年。河南尹李杰为水运使。大兴漕事。 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上言。请依旧法。敖仓于河口立输场以受米。置河阴县。及河阴。柏崖。集津三门...
团貌 武德六年三月。令以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岁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开耀二年十二月七日敕。百姓年五十者。皆免课役。至神龙元年五月十八日制。二十二成丁。五十九免役。(因韦庶人所奏。)至景云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敕。韦庶人所奏成丁入老宜停。(省司举征租调。殿中侍御史杨玚执之曰。韦庶人临朝当...
学校 武德元年十一月四日。诏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于秘书外省。别立小学。贞观五年以后。太宗数幸国学太学。遂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亦增生员。其书算等。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其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已而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
省号下 中书舍人 武德初。因隋号为内史舍人。三年三月十日。改为中书舍人。龙朔二年。改为西台舍人。咸亨元年。复为中书舍人。光宅年。改为龙阁舍人。神龙年。复为中书舍人。开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改为紫微舍人。五年。复为中书舍人。 贞观元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封事曰。时已平矣。功已成矣。然而刑典未措者...
大内 武德元年五月二十一日。改隋大兴殿为太极殿。改隋昭阳门为顺天门。至神龙元年二月。改为承天门。(显庆五年八月。有抱屈人赍鼓于朝堂诉。上令东都置登闻鼓。西京亦然。) 景云元年十月二十一日。以京大内为太极宫。 宏义宫 武德五年七月五日。营宏义宫。(初。秦王居宫中承干殿。高祖以秦王有克定...
单于都护府 永徽元年九月八日。右骁卫中郎将高侃。执车鼻可汗献于武德殿。处其余众于郁督军山。分其地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单于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府。苏农等十四州。瀚海领金微。新黎七都督府。仙萼贺兰等八州。各以首领为都督刺史。 麟德元年正月十六日。敕改单于大都护府官秩。同五大都督。初。阿史德奏...
选部下 选限 武德初。因隋旧制。以十一月起选。至春即停。至贞观二年。刘林甫为吏部侍郎。以选限既促。选司多不究悉。遂奏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当时以为便。 贞观十九年十一月。马周为吏部尚书。以吏部四时持衡。略无暇休。遂奏请取所由文解。十月一日赴省。三月三十日铨毕。(按工部侍郎韦述唐书云。贞观八...
舆服下 笏 武德四年八月十六日。诏五品已上执象笏。已下执竹木笏。旧制。三品已下。前挫后直。五品已上。前挫后屈。武德已来。一例上圆下方。其日敕。凡笏周制七。周礼。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晋宋以来。谓之手板。自西魏后。五品已上。通用象牙。六品以下。兼用竹木。近唯尚书郎执笏。公卿但以手板。后周保定...
服纪下 贞元二年十一月。德宗王皇后崩。上及百官已释服。唯皇太子及舒王谊以下则否。将及三年之制也。初。礼官议大行皇后丧服节。摄太常博士柳冕等七人奏请。皇太子依魏晋故事。为大行皇后丧服。既葬而虞。虞而卒哭。卒哭而除。心丧终制。则存厌降之礼。既而事下中书。宰臣召问礼官等曰。今岂可令皇太子缞服侍膳。直至...
论乐 武德元年六月二十四日。万年县法曹孙伏伽上书曰。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有隋之末。始见崇用。此谓淫风。不可不改。近者。太常官司。于人间借妇女裙襦五百余具。以充散乐之服。云拟于元武门游戏。臣窃思量。非贻厥孙谋。为万世法也。又论语曰。乐则韶舞。以此言之。散乐定非功成之乐。如臣愚见。请并废之。则天下幸...
明堂制度 贞观五年。太宗将造明堂。太子中允孔颖达。以诸儒立议。颇乖故实。上表曰。伏寻前敕。依礼部尚书卢宽。国子助教刘伯庄等议。以为从昆仑道上层祭天。又寻后敕。为左右阁道。登楼设祭。臣谨按六艺群书。百家诸史。皆基上曰堂。楼上曰观。未闻重楼之上。而有堂名。孝经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不云明楼明观。其义一...
定格令 高祖初入关。除苛政。约法十二条。唯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余并蠲除之。 武德元年六月一日。诏刘文静与当朝通识之士。因隋开皇律令而损益之。遂制为五十三条。务从宽简。取便于时。其年十一月四日。颁下。仍令尚书令左仆射裴寂。吏部尚书殷开山。大理卿郎楚之。司门郎中沈叔安。内史舍人崔善为等。更撰...
御史台中 馆驿 开元十六年七月十九日敕。巡传驿。宜因御史出使。便令校察。至二十五年五月。监察御史郑审。检校两京馆驿。犹未称使。今驿门前十二辰堆。即审创焉。干元元年三月。度支郎中第五琦。充诸道馆驿使。大历五年九月。杜济除京兆尹。充本府馆驿使。自后京兆常带使。至建中元年停。大历十四年九月。门下省...
庙议下 会昌元年三月。中书门下奏。请尊宪宗为不迁庙曰。谨按祖有功宗有德。夏之祖宗。经传无文。殷则一祖三宗。成汤为始祖。太甲为太宗。大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刘歆曰。天子七庙。苟有功德则宗之。所以劝帝者。功德博矣。故周公作无逸。举殷之三宗以劝成王。汉景帝诏曰。孝文皇帝。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庙乐不...
公主 凡公主封有以国名者。鄎国代国霍国是也。有以郡名者。平阳宣阳东阳是也。有以美名者。太平安乐长宁是也。惟元宗之女。皆以美名名之。 高祖十九女。长沙。(降冯少师。)襄阳。(降窦诞。)平阳。(降柴绍。)高密。(降长孙孝政。后降段纶。)长广。(降赵慈景。后降杨师道。)长沙。(始封万春。降豆卢怀让...
飨明堂议 显庆元年六月十八日。修礼官太尉无忌等奏。伏见祠令。以高祖大武皇帝配五天帝于明堂。太宗配五人帝。亦在明堂之侧座。臣等谨寻方册。历考前规。宗祀明堂。必配天帝。而伏羲五代。本配五郊。参之明堂。自缘从祀。今以太宗作配。理有未安。伏见永徽二年七月制。建明堂。陛下天纵孝德。追奉太宗。已尊严配。当时...
秘书省 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为兰台。其监为兰台太史。少监为兰台侍郎。丞为兰台大夫。咸亨元年十月二十三日。各复旧额。光宅元年九月五日。改为麟台。监等并随名改。神龙元年二月五日。复改为秘书监如旧。 少监。 武德初。因隋旧制。号秘书少令。七年省。贞观四年十一月。复置一员。以虞世南为之。太极元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