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韩齐为与国章 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王曰:“善。”乃许韩使者而遣之。 韩自以得交于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遽起兵而救韩,齐...
一 为齐献书赵王章 为齐献赵王(使臣与复丑),曰:“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宝)[实]。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穷臣也。群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交有所偏者也;非然,则知不足者也;非然,则欲以天下之重恐王,而取行于王者也。臣以齐循事王...
燕:姬姓,其先召公,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蓟(今北京)。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易王十年)燕君始称王。至燕王喜三十三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为秦所灭。共疆域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并兼有今山西省的东北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与中山、赵接界,南边靠海,并和齐接界。 一 苏秦...
一 薛公为魏谓魏冉章 薛公为魏谓魏冉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
韩:其先祖姬姓,其后裔事晋,封于韩原,从封姓韩氏。晋景公(前599年—前581年)时,韩厥为六卿之一,即韩献子,世为晋卿。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始命韩景侯虔为诸侯。其疆域有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和河南省的中部。西与秦、魏交界,南和楚交界,东南和郑交界,东和宋交界。国都原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北)...
楚:亦称荆,芈姓国。周成王(前1063年—前1027年)封文王、武王以来功臣后裔,熊绎被封为子爵,这是楚受封之始,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东),熊绎的祖先就是归附周文王、随周武王伐纣的苗人酋长。西周时期熊绎子孙不断扩大领土,立国号为楚。东周时期,楚更强大,前704年楚君熊通(第十七君,本子爵,僭称王,...
一 齐人有冯谖者章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
一 春秋后期,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动。周天子势力渐衰,各诸侯国都要求独立,想脱离周天子的“领导”,同时也为了抵御其它诸侯的侵袭,都想加强本国的势力。当时,士(知识分子)这一阶层的人也各自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和学派,对治国之道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方法。诸侯国君为了加强本国的势力,都需要积极地...
秦:相传伯翳为舜养鸟兽,因有功,赐姓嬴。至周孝王时,封为附庸,而邑秦(今甘肃省天水县即故秦城),号曰“秦嬴”。传至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时,因讨西戎(古代西方的少数民族)有功,周平王(前770年~前720年)赐以岐(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丰(今陕西省户县东)之地,始列为诸侯。世代相传,逐渐...
一 楚王死章 楚王死,太子在齐质。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苏秦之事,可以请行;可以令楚...
一 秦取楚汉中章 秦取楚汉中,再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至邓,楚王引归。后三国谋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说薛公:“可发使告楚曰:‘今三国之兵且去楚,楚能应而公攻秦,虽蓝田岂难得哉!况于楚之故地?’楚疑于秦之未必救己也,而今三国之辞(去)[云],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是楚与三国谋出秦兵矣...
《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至西汉末年,书中篇简有零乱缺失情况,刘向遂加以整理,定为三十三篇。尔后,历代传抄传刻,又多有讹误。虽然经过学者多次校注、辑补或改编,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何建章教授研究此书多年,曾参考有关书籍一百多种,以他渊博的历史知...
一 齐助楚攻秦章 齐阻力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懽,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甚说]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
一 魏相翟强死章 魏相翟强死。为甘茂谓楚王曰:“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劲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则楚轻矣。故王不如与齐约,相甘茂于魏。齐王好高人以名,今其七行人,请魏之相,齐必喜。魏氏不听,交恶于齐;齐、魏之交恶,必争事楚。魏氏听,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而魏、秦之交必恶,又交重楚...
一 苏秦从燕之赵始章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
一 楚围雍氏五月章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殽。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殽。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
齐:妫姓,侯爵,春秋时齐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公子完奔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索隐》:“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世世相齐.周安王十四年(齐康公十七年,前388年)齐相田和迁康公于海上。周安王十六年许田和立为诸侯,是为田齐.其疆域有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海,西南...
一 赵惠文王三十年章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爽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
中山:春秋时鲜虞国,为白狄之别种,战国时称中山。其疆域有今河北省西部高邑、宁晋、元氏、赵县、石家庄、灵寿、平山、行唐、曲阳、唐县、定县一带(据杨宽《战国史》)。初都顾(今河北省定县),后都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周威烈王二十年(魏文侯十九年,前406年)魏文侯灭中山武公(按:《史记·六国年表》:“魏...
赵:嬴姓,其先造父为周穆王养马,后赐父以赵城(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由此为赵氏。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其孙赵衰事普献公之子晋公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前636年—前610年),赵衰任国政。赵衰卒,子赵盾嗣;盾卒,子朔嗣。朔子赵武于晋平公(前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