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秦攻韩_《战国策》卷二十六·韩策一

战国策 2024-05-22 网络整理 可可

【guoxue.jxxyjl.com--战国策】

韩:其先祖姬姓,其后裔事晋,封于韩原,从封姓韩氏。晋景公(前599年—前581年)时,韩厥为六卿之一,即韩献子,世为晋卿。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始命韩景侯虔为诸侯。其疆域有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和河南省的中部。西与秦、魏交界,南和楚交界,东南和郑交界,东和宋交界。国都原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北),前416年韩武子迁都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韩景侯时(前408年—的400年)又迁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又迁都郑(今河南省新郑县)。传至王安,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为秦所灭。《史记》有《韩》世家。

  一 三晋已破智氏章

  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段贵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王曰:“善。”果取成皋。至韩之取郑也,果从成皋始。

  二 大成午从赵来章

  大成午从赵来,谓申不害于韩曰:“子以韩重我于赵,请以赵重子于韩,是子有两韩,而我有两赵也。”

  三 魏之围邯郸章

  魏之围邯郸也,申不害始合于韩王,然未知王之所欲也,恐言而未必中于王也。王问申子曰:“吾谁与而可?”对曰:“此安危之要,国家之大事也。臣请深惟而苦思之。”乃微谓赵卓、韩晁曰:“子皆国之辩士也,夫为人臣者,言可必用,尽忠而已矣。”二人各进议于王以事。申子微视王之所说以言于王,王大说之。

  四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章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谓学于子者也。听者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弟。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五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章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黍],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谿、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甲盾、鞮鍪、铁幕。革抉、()[]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欲西面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过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今主君以楚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六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章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徼、亭、障、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用处。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须以决事。”1234

  韩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

  七 宣王谓摎留章

  宣王谓摎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晋用六卿而国分,简公用田成、监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寡力者,籍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其主,或外为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必危矣。”

  八 张仪谓齐王章

  张仪:“谓齐王曰:‘王不如资韩朋,与之逐张仪于魏。魏因相犀首,因以齐、魏废韩朋,而相公叔以伐秦。’公仲闻之,必不入于齐。据公于魏,是公无患。”

  九 楚昭(献)[]相韩章

  楚昭(献)[]相韩,秦且攻韩,韩废昭(献)[]。昭(献)[]令人谓公叔曰:“不如贵昭(献)[]以固楚,秦必曰楚、韩合矣。”

  十 秦攻陉章

  秦攻陉,韩使人驰南阳之地。秦已驰,又攻陉,韩因割南阳之地。秦受地,又攻陉。陈轸谓秦王曰:“国形不便故驰,交不亲故割。今割矣交不亲,驰矣而兵不止,臣恐山东之无以驰、割事王者矣。且王求百金于三川而不可得,求千金于韩,一旦而具。今王攻韩,是绝上交而固私府也,窃为王弗取也。”

  十一 五国约而攻秦章

  五国约而攻秦,楚王为从长,不能伤秦,兵不算而留于成皋。魏顺谓市丘君曰:“五国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丘君曰:“善。”固遣之。

  魏顺南见楚王曰:“王约五国而西伐秦,不能伤秦,天下且以是轻王而重秦,故王胡不卜交乎?”楚王曰:“奈何?”魏顺曰:“天下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王令之勿攻市丘。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然则王之轻重明矣。”故楚王卜交而市丘存。

  十二 郑强载八百金入秦章

  郑强载八百金入秦,请以伐韩。泠向谓郑强曰:“公以八百金请伐人之与国,秦必不听公。公不如令秦王疑公叔。”郑强曰:“何如?”曰:“公叔之攻楚也,以几瑟之存焉,故言先楚也。今已令楚王奉几瑟以车百乘居阳翟,令昭(献)[]转而与之处,旬有余,彼已觉。而几瑟,公叔之雠也;而昭(献)[],公叔之人也。秦王闻之,必疑公叔为楚也。”

  十三 郑强之走张仪于秦章

  郑强之走张仪于秦,曰仪之使者必之楚矣。故谓大宰曰:“公留仪之使者,强请西图仪于秦。”故因而请秦王曰:“张仪使人致上庸之地,故使使臣再拜谒秦王。”秦王怒,张仪走。

  十四 宜阳之役章

  宜阳之役,杨达谓公孙显曰:“请为公以五万攻西周,得之,是以九鼎印甘茂也。不然,秦攻西周,天下恶之,其救韩必疾,则茂事败矣。” 

  十五 秦围宜阳章

  秦围宜阳,游腾谓公仲曰:“公何不与赵蔺、离石、祁,以质许地,则楼缓必败矣。收韩、赵之兵以临魏,楼鼻必败矣。韩、[赵]为一,魏必倍秦,甘茂必败矣。以成阳资翟强于齐,楚必败之。须,秦必败,秦失魏,宜阳必不拔矣。”

  十六 公仲以宜阳之故仇甘茂章

  公仲以宜阳之故仇甘茂。其后,秦归武遂于韩,已而,秦王固疑甘茂之以武遂解于公仲也。

  杜赫为公仲谓秦王曰:“(明)[朋]也愿因茂以事王。”秦王大怒于甘茂,故樗里疾大说杜聊。

  十七 秦韩战于浊泽章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明)[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用处。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1234

  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十,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弊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弊邑将以楚殉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告)[苦]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适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那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

  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者],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明)[朋]也。

  十八 颜率见公仲章

  颜率见公仲,公仲不见。颜率谓公仲之谒者曰:“公仲必以率为阳也,故不见率也。公仲好内,率曰好士;[公]仲啬于财,率曰散施;公仲无行,率曰好义。自今以来,率且正言之而已矣。”

  公仲之谒者以告公仲,公仲遽起而见之。

  十九 (韩)[为]公仲谓向寿章

  (韩)[为]公仲谓向寿曰:“禽困覆车。公破韩,辱共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楚解中,封小令尹以桂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

  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我谒之公仲曰:‘秦、韩之交可合也。’”对曰:“愿有复于公。谚曰:‘贵其所以贵者贵。’今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郝;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事矣,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彼有以失之也。公孙郝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郝、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多变也,而公必之,是自为贵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之,若此则无祸矣。韩氏先以国从公孙郝,而后委国于甘茂,是韩,公之雠也。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辟雠也。

  向寿曰:“吾臣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今公徒令收之,甚难。”

  向子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已。”对曰:“公何不以秦为韩求(颖)[颍]川于楚,此乃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攻)[收]韩,此利于秦。”

  向子曰:“奈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郝于以韩取齐,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郝、甘茂之无事也。”

  二十 或谓公仲曰章

  或谓公仲曰:“听者听国,非必听实也。故先生听谚言于市,愿公之听臣言也。公求中立于秦,而弗能得也,善公孙郝以难甘茂,劝齐兵以劝止魏,楚、赵皆公之雠也。臣恐国之以此为患也,愿公之复求中立于秦也。”

  公仲曰:“奈何?”对曰:“秦王以公孙郝为党于公而弗之听,甘茂不善于公而弗为公言,公何不因行愿以与秦王语?行愿之为秦王臣也公,臣请为公谓秦王曰:‘齐、魏合与离,于秦孰利?齐、魏别与合,于秦孰强?’秦王必曰:‘齐、魏离则秦重,合则秦轻。齐、魏别则秦强,合则秦弱。’臣即曰:‘今王听公孙郝以韩、秦之兵应齐而攻魏,魏不敢战,归地而合于齐,是秦轻也,臣以公孙郝为不忠。今王听甘茂,以韩、秦之兵据魏而攻齐,齐不敢战,不求割地而合于魏,是秦轻也,臣以甘茂为不忠。故王不如令韩中立,以攻齐、齐,王言救魏以劲之,齐、魏不能相听,久离兵史。王欲,则信公孙郝于齐,为韩取南阳,易穀川以归,此惠王之愿也。王欲则信甘茂于魏,以韩、秦之兵据魏以(郄)[卻]齐,此武王之愿也。臣以为令韩以中立以劲齐,最秦之大急也。公孙郝党于齐而不肯言,甘茂薄而不敢谒也,此二人,王之大患也。愿王之熟计之也。’”1234

  二十一 韩公仲相齐章

  韩公仲相齐。[齐]、楚之交善。(秦)秦[与]魏遇,且以善齐而绝齐乎楚。[楚]王使景鲤之秦,鲤与于秦、魏之遇。楚王怒景鲤,恐齐以楚遇为有阴于秦、魏也,且罪景鲤。

  为谓楚王曰:“臣贺鲤之与于遇也。秦、魏之遇也,将以合齐、秦而绝齐于楚也。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齐又畏楚之有阴于秦、魏也,必重楚。故鲤之与于遇,王之大资也。今鲤不与于遇,魏之绝齐于楚明矣。齐(楚)信之,必轻王,故王不如无罪景鲤,以视齐于有秦、魏,齐必重楚,而且疑秦、魏于齐。”王曰:“诺。”因不罪而益其列。

  二十二 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章

  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今也,子曰‘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谓‘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夫越赵、魏而斗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且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弊楚也。强楚、弊楚,其于王孰便也?”

  二十三 或谓魏王章

  或谓魏王:“王儆四彊之内,其从于王者,十日之内,备不具者死。王因取其游,之舟上击之。臣为王之楚,王胥臣反,乃行。”

  春申君闻之,谓使者曰:“子为我反,无见王矣。十日之内,数万之众,今涉魏境。”

  秦使闻之,以告秦王。秦王谓魏王曰:“大国有意必来,以是而足矣。”

  二十四 观鞅谓春申章

  观鞅谓春申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其于鞅也不然。先君者,二十余年未尝见攻。今秦欲踰兵于渑隘之塞,不(使)[便];假道两周倍韩以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且旦暮亡矣,不能爱其许、鄢陵与梧割以予秦,去百六十里。臣之所见者,秦、楚斗之日也已。”

  二十五 公仲数不信于诸侯章

  公仲数不信于诸侯,诸侯锢之。南委国于楚,楚王弗听。苏代为楚王曰:“不若听而备于其反也。(明)[朋]之反也,常仗赵而畔楚,仗齐而畔秦。今四国锢之,而无所入矣,亦臣患之。此方其为尾生之时也。” 1234

本文来源:https://guoxue.jxxyjl.com/zhanguoce/6562.html

  • 《战国策》秦策二_《战国策》卷六·秦策四

    一 秦取楚汉中章   秦取楚汉中,再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至邓,楚王引归。后三国谋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说薛公:“可发使告楚曰:‘今三国之兵且去楚,楚能应而公攻秦,虽蓝田岂难得哉!况于楚之故地?’楚疑于秦之未必救己也,而今三国之辞(去)[云],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是楚与三国谋出秦兵矣...

    发布于:2024-05-21

    详细阅读
  • 【战国策序言原文翻译】《战国策》序

    《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至西汉末年,书中篇简有零乱缺失情况,刘向遂加以整理,定为三十三篇。尔后,历代传抄传刻,又多有讹误。虽然经过学者多次校注、辑补或改编,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何建章教授研究此书多年,曾参考有关书籍一百多种,以他渊博的历史知...

    发布于:2024-05-21

    详细阅读
  • 《战国策》秦策二_《战国策》卷四·秦策二

    一 齐助楚攻秦章   齐阻力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懽,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甚说]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

    发布于:2024-05-20

    详细阅读
  • [《战国策》楚策一]《战国策》卷十五·楚策二

    一 魏相翟强死章   魏相翟强死。为甘茂谓楚王曰:“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劲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则楚轻矣。故王不如与齐约,相甘茂于魏。齐王好高人以名,今其七行人,请魏之相,齐必喜。魏氏不听,交恶于齐;齐、魏之交恶,必争事楚。魏氏听,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而魏、秦之交必恶,又交重楚...

    发布于:2024-05-20

    详细阅读
  • 《战国策》赵且伐燕|《战国策》卷十九·赵策二

    一 苏秦从燕之赵始章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

    发布于:2024-05-20

    详细阅读
  • [《战国策》秦攻韩]《战国策》卷二十七·韩策二

    一 楚围雍氏五月章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殽。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殽。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

    发布于:2024-05-19

    详细阅读
  • 《战国策》齐策二|《战国策》卷八·齐策一

    齐:妫姓,侯爵,春秋时齐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公子完奔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索隐》:“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世世相齐.周安王十四年(齐康公十七年,前388年)齐相田和迁康公于海上。周安王十六年许田和立为诸侯,是为田齐.其疆域有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海,西南...

    发布于:2024-05-19

    详细阅读
  • [《战国策》赵且伐燕]《战国策》卷二十·赵策三

    一 赵惠文王三十年章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爽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

    发布于:2024-05-19

    详细阅读
  • 《战国策》卷三十的自我感受_《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

    中山:春秋时鲜虞国,为白狄之别种,战国时称中山。其疆域有今河北省西部高邑、宁晋、元氏、赵县、石家庄、灵寿、平山、行唐、曲阳、唐县、定县一带(据杨宽《战国史》)。初都顾(今河北省定县),后都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周威烈王二十年(魏文侯十九年,前406年)魏文侯灭中山武公(按:《史记·六国年表》:“魏...

    发布于:2024-05-19

    详细阅读
  • 《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赵:嬴姓,其先造父为周穆王养马,后赐父以赵城(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由此为赵氏。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其孙赵衰事普献公之子晋公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前636年—前610年),赵衰任国政。赵衰卒,子赵盾嗣;盾卒,子朔嗣。朔子赵武于晋平公(前557...

    发布于:2024-05-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1 国学经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