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九十三_《朱子语类》卷一百八 朱子五

朱子语类 2024-07-02 网络整理 可可

【guoxue.jxxyjl.com--朱子语类】

◎论治道

  治道别无说,若使人主恭俭好善,"有言逆於心,必求诸道;有言孙於志,必求诸非道";这如何会不治!这别无说,从古来都有见成样子,真是如此。〔贺孙〕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谤本。正君心是大本。其馀万事各有一根本,如理财以养民为本,治兵以择将为本。

  天下事自有个大根本处,每事又各自有个紧要处。〔端蒙〕

  天下事当从本理会,不可从事上理会。〔方〕

  论世事,曰:"须是心度大,方包裹得过,运动得行。"〔振〕

  为学,是自博而反诸约;为治,是自约而致其博。〔自修〕

  因论世俗不冠带,云:"今为天下,有一日不可缓者,有渐正之者。一日不可缓者,兴起之事也;渐正之者,维持之事也。"〔方〕

  古者修身与取才,恤民与养兵,皆是一事,今遂分为四。〔升卿〕

  自古有"道术为天下裂"之说,今亲见其弊矣。〔自修〕

  天下事,须是人主晓得通透了,自要去做,方得。如一事八分是人主要做,只有一二分是为宰相了做,亦做不得。〔广〕

  问:"或言今日之告君者,皆能言"修德"二字。不知教人君从何处修起?必有其要。"曰:"安得如此说!只看合下心不是私,即转为天下之大公。将一切私底意尽屏去,所用之人非贤,即别搜求正人用之。"问:"以一人耳目,安能尽知天下之贤?"曰:"只消用一个好人作相,自然推排出来。有一好台谏,知他不好人,自然住不得。"〔德明〕

  "井田之法要行,须是封建,令逐国各自去理会。如王畿之内,亦各有都鄙、家鄙。汉人尝言,郡邑在诸国之外,而远役於中都,非便。"问:"汉以王国杂见於郡县间,如何?"曰:"汉本无法度。"〔德明〕

  封建实是不可行。若论三代之世,则封建好处,便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不似后世郡县,一二年辄易,虽有贤者,善政亦做不成。〔淳〕

  因言:"封建只是历代循袭,势不容已,柳子厚亦说得是。贾生谓"树国必相疑之势",甚然。封建后来自然有尾大不掉之势。成周盛时,能得几时!到春秋列国强盛,周之势亦浸微矣。后来到战国,东西周分治,赧王但寄於西周公耳。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者!"大率先生之意,以为封建井田皆易得致弊。〔广〕

  问:"后世封建郡县,何者为得?"曰:"论治乱毕竟不在此。以道理观之,封建之意,是圣人不以天下为己私,分与亲贤共理,但其制则不过大,此所以为得。贾谊於汉言"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其后主父偃窃其说,用之於武帝。"〔端蒙〕

  诸生论郡县封建之弊。曰:"大抵立法必有弊,未有无弊之法,其要只在得人。若是个人,则法虽不善,亦占分数多了;若非其人,则有善法,亦何益於事!且如说郡县不如封建,若封建非其人,且是世世相继,不能得他去;如郡县非其人,却只三两年任满便去,忽然换得好底来,亦无定。范太史唐鉴议论大率皆归於得人。某初嫌他恁地说,后来思之,只得如此说。"又云:"革弊须从原头理会。"〔焘〕

  "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但看利害分数如何。封建则根本较固,国家可恃;郡县则截然易制,然来来去去,无长久之意,不可恃以为固也。如役法亦然。荆公只见差役之害,而免役之利。"先生云:"差役时皆土著家户人,州县亦较可靠;免役则皆浮浪之人。靖康间州县亦有守令要守,而吏民皆散去,无复可恃。然其弊亦不胜其多。"〔扬〕

  先生言论间犹有不满於五峰论封建井田数事。尝疏其说以质疑。先生云:"封建井田,乃圣王之制,公天下之法,岂敢以为不然!但在今日恐难下手。设使强做得成,亦恐意外别生弊病,反不如前,则难收拾耳。此等事,未须深论。他日读书多,历事久,当自见之也。"〔枅〕

  因论封建,曰:"此亦难行。使膏粱之子弟不学而居士民上,其为害岂有涯哉!且以汉诸王观之,其荒纵淫虐如此,岂可以治民!笔主父偃劝武帝分王子弟,而使吏治其国,故祸不及民。所以后来诸王也都善弱,盖渐染使然。积而至於魏之诸王,遂使人监守,虽饮食亦皆禁制,更存活不得。及至晋惩其弊,诸王各使之典大藩,摠强兵,相屠相戮,驯致大乱。"僩云:"监防太密,则有魏之伤恩;若宽去绳勒,又有晋之祸乱。恐皆是无古人教养之法,故尔。"曰:"那个虽教,无人柰得他何。"或言:"今之守令亦善。"卓录起此,作郭兄问。曰:"却无前代尾大不掉之患。只是州县之权太轻,卓录作"无权"。卒有变故,更支撑不住。"僩因举祖宗官制沿革中,说祖宗时州郡禁兵之额极多,又有诸般名色钱可以赡养。及王介甫作相,凡州郡兵财,皆括归朝廷,而州县益虚。所以后来之变,天下瓦解,由州郡无兵无财故也。曰:"只祖宗时,州郡已自轻了。如仁宗朝京西群盗横行,破州屠县,无如之何。淮南盗王伦破高邮,郡守晁仲约以郡无兵财,遂开门犒之卓录作:"敛金帛赂之。"使去。富郑公闻之大怒,欲诛守臣,曰:"岂有任千里之寄,不能拒贼,而反赂之!"范文正公争之曰:"州郡无兵无财,俾之将何捍拒?今守臣能权宜应变,以全一城之生灵,亦可矣;岂可反以为罪耶?"然则彼时州郡已如此虚弱了,如何尽责得介甫!"〔僩〕卓录今附于下:"介甫只是刮刷太甚,凡州郡禁兵阙额,尽令勿补填。且如一州有千人禁军额,阙五百人,则本郡不得招填,每岁樁留五百名之衣粮,并二季衣赐之物,令转运使掌之,而尽遍於朝廷,如此煞得钱不可胜计。"陈丈云:"记得先生说,教提刑掌之,归朝廷,名曰"封樁阙额禁军钱"。"又云:"也怪不得州郡,欲添兵,诚无粮食给之,其势多招不得。某守南康,旧有千人禁军额,某到时才有二百人而已,然岁已自阙供给。本军每年有租米四万六千石,以三万九千来上供,所馀者止七千石,仅能赡得三月之粮。三月之外,便用别擘画措置,如斛面、加粮之属。又尽,则预於民间借支。方借之时,早穀方熟,不得已出榜,令民先将早米来纳,亦谓之租米。俟冬,则折除其租米,亦当大米之数,如此犹赡不给。寿皇数数有指挥下来,必欲招满千人之额。某申去云:"不难於招,只是无讨粮食处。"又行下云:"便不及千人,亦须招填五百人。"虽圣旨如此,然终无得钱粮处,只得如此挨过日子而已!想得自初千人之额,自来不曾及数。盖州郡只有许多米,他无来处,何以赡给之?然上供外所馀七千石,州郡亦不得用。转运使每岁行文字下来约束,只教樁留在本州,不得侵支颗粒。那里有?年年侵使了,每监司使公吏下来检视,州郡又厚赂遗之,使去。全无颗粒,怪不得。若更不得支此米,何从得赡军?然亦只赡得两三月,何况都无!非天雨鬼输,何从得来!某在彼时,颜鲁子王齐贤屡行文字下来,令不得动。某报去云:"累政即无颗粒见在。虽上司约束分明,柰岁用支使何?今求上司,不若为之豁除其数。若守此虚名而无实,徒为胥吏辈赂贿之地。又况州郡每岁靠此米支遣,决不能如约束,何似罢之?"更不听,督责愈急。颜鲁子又推王齐贤,王齐贤又推颜鲁子。及王齐贤去,颜依旧行下约束,却被某不能管得,只认支使了。若以为罪,则前后之为守者皆一样,又何从根究?其势不柰何,只得如此处。"〔卓〕1234

  居今之世,若欲尽除今法,行古之政,则未见其利,而徒有烦扰之弊。又事体重大,阻格处多,决然难行。要之,因祖宗之法而精择其人,亦足以治,只是要择人。范淳夫唐鉴,其论亦如此,以为因今郡县,足以为治。某少时常鄙之,以为苟简因循之论。以今观之,信然。〔僩〕德明录云:"问:"今日之治,当以何为先?"曰:"只是要得人。""

  问:"先生所谓"古礼繁文,不可考究,欲取今见行礼仪增损用之,庶其合於人情,方为有益"。如何?"曰:"固是。"曰:"若是,则礼中所载冠、婚、丧、祭等仪,有可行者否?"曰:"如冠、昏礼,岂不可行?但丧、祭有烦杂耳。"问:"若是,则非理明,义精者,不足以与此。"曰:"固是。"曰:"井田封建如何?"曰:"亦有可行者。如有功之臣,封之一乡,如汉之乡亭侯。田税亦须要均,则经界不可以不行,大纲在先正沟洫。又如孝弟忠信,人伦日用间事,播为乐章,使人歌之,仿周礼读法,遍示乡村里落,亦可代今粉壁所书条禁。"〔人杰〕

  问:"欧公本论谓今冠、昏、丧、祭之礼,只行於朝廷,宜令礼官讲明颁行於郡县。此说如何?"曰:"向来亦曾颁行,后来起告讦之讼,遂罢。然亦难得人教他。"问:"三代规模未能遽复,且讲究一个粗法管领天下,如社仓举子之类。"先生曰:"譬如补锅,谓之小补可也。若要做,须是一切重铸。今上自朝廷,下至百司、庶府,外而州县,其法无一不弊,学校科举尤甚。"又云:"今之礼,尚有见於威仪辞逊之际;若乐,则全是失了!"问:"朝廷合颁降礼乐之制,令人讲习。"曰:"以前日浙东之事观之,州县直是视民如禽兽,丰年犹多饥死者!虽百后夔,亦呼召他和气不来!"〔德明〕

  制度易讲,如何有人行!〔振〕

  立一个简易之法,与民由之,甚好。夏商井田法所以难废者,固是有圣贤之君继作,亦是法简,不似周法繁碎。然周公是其时不得不恁地,惟繁故易废。使孔子继周,必能通变使简易,不至如是繁碎。今法极繁,人不能变通,只管筑塞在这里。〔道夫〕

  吴伯英与黄直卿议沟洫。先生徐曰:"今则且理会当世事尚未尽,如刑罚,则杀人者不死,有罪者不刑;税赋,则有产者无税,有税者无产,何暇议古?"〔盖卿〕

  欲整顿一时之弊,譬如常洗澣,不济事。须是善洗者,一一拆洗,乃不枉了,庶几有益。〔过〕

  圣人固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然势不到他做,亦做不得。〔焘〕

  因说理会天下弥文,曰:"伊川云:"只患不得为,不患不能为。如有称在此,物来即轻重皆了,何必先要一一等过天下之物!""〔方〕

  审微於未形,御变於将来,非知道者孰能!〔焘〕

  会做事底人,必先度事势,有必可做之理,方去做。〔焘〕

  不能则谨守常法。〔焘〕

  天生一世人才,自足一世之用。自古及今,只是这一般人。但是有圣贤之君在上,气焰大,薰蒸陶冶得别,这个自争八九分。只如时节虽不好,但上面意思略转,下面便转。况乎圣贤是甚力量!少间无状底人自销铄改变,不敢做出来;以其平日为己之心为公家办事,自然修举,盖小人多是有才底。〔儒用〕或录云:"问:"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用,但患人不能尽用天地之才,此其不能大治。若以今世论之,则人才之可数者,亦可见矣,果然足以致大治乎?"曰:"不然。人只是这个人,若有圣贤出来,只它气焰自薰蒸陶冶了无限人才,这个自争八九分。少间无状者恶者自消烁,不敢使出,各求奋励所长,而化为好人矣。而今朝廷意思略转,则天下之人便皆变动,况有大圣贤者出,甚么样气魄!那个尽薰蒸了,小人自是不敢放出无状;以其自私自利办事之心而为上之用,皆是有用之人矣。""

  荀悦曰:"教化之行,挽中人而进於君子之域;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堕於小人之涂。"若是举世恁地各举其职,有不能者,亦须勉强去做,不然,也怕公议。既无公议,更举无忌惮了!〔夔孙〕1234

  天下人,不成尽废之,使不得从政。只当讲学,庶得人渐有好者,庶有可以为天下之理。〔方〕

  今日人材须是得个有见识,又有度量人,便容受得今日人材,将来截长补短使。〔升卿〕

  后世只是无个人样!〔德明〕

  汎言人才,曰:"今人只是两种:谨密者多退避,俊快者多粗疏。"〔道夫〕

  世间有才底人,若能损那有馀,勉其不足时节,却做得事;却出来担当得事,与那小廉曲谨底不同。

  贪汙者必以廉介者为不是,趋竞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由此类推之,常人莫不皆然。〔人杰〕

  今人材举业浸纤弱尖巧,恐是风气渐薄使然,好人或出於荒山中。〔方〕

  贺孙问先生出处,因云:"气数衰削。区区愚见,以为稍稍为善正直之人,多就摧折困顿,似皆佞谀得志之时。"曰:"亦不可一向如此说,只是无人。一人出来,须得许多人大家合力做。若是做不得,方可归之天,方可唤做气数。今若有两三人要做,其他都不管他,直教那两三人摧折了便休。"〔贺孙〕

  有言:"世界无人管,久将脱去。凡事未到手,则姑晦之;俟到手,然后为。"有诘之者曰:"若不幸未及为而死,吾志不白,则如之何?"曰:"此亦不柰何,吾辈盖是折本做也。"先生曰:"如此,则是一部孟子无一句可用也!尝爱孟子答淳于髡之言曰:"嫂溺援之以手,天下溺援之以道。子欲手援天下乎?"吾人所以救世者,以其有道也。既自放倒矣,天下岂一手可援哉!臂其说,缘饰得来不好。安得似陆子静堂堂自在,说成一个物事乎!"〔方子〕

  直卿云:"尝与先生言,如今有一等才能了事底人,若不识义理,终是难保。先生不以为然。以为若如此说,却只是自家这下人使得;不是自家这下人,都不是人才!"〔贺孙〕

  "荀彧叹无智谋之士,看今来把谁做智谋之士?"伯谟云:"今时所推,只永嘉人;江西人又粗,福建又无甚人。"先生不应,因云:"南轩见义必为,他便是没安排周遮,要做便做。人说道他勇,便是勇,这便是不可及!"叹息数声。〔贺孙〕

  浙中人大率以不生事抚循为知体。先生谓:"便是"枉尺直寻"。如此风俗议论至十年,国家事都无人作矣!常人以便文,小人以容奸,如此风大害事。"〔扬〕

  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去为事,挨得过时且过。上下相咻以勿生事,不要十分分明理会事,且恁鹘突。才理会得分明,便做官不得。有人少负能声,及少经挫抑,却悔其太惺惺了了;一切刓方为圆,且恁随俗苟且,自道是年高见识长进。当官者,大小上下,以不见吏民,不治事为得策,曲直在前,只不理会,庶几民自不来,以此为止讼之道。民有冤抑,无处伸诉,只得忍遏。便有讼者,半年周岁不见消息,不得了决,民亦只得休和,居官者遂以为无讼之可听。风俗如此,可畏!可畏!〔僩〕

  今日人才之坏,皆由於诋排道学。治道必本於正心、修身,实见得恁地,然后从这里做出。如今士大夫,但说据我逐时恁地做,也做得事业;说道学,说正心、修身,都是闲说话,我自不消得用此。若是一人叉手并脚,便道是矫激,便道是邀名,便道是做崖岸。须是如市井底人拖泥带水,方始是通儒实才!〔贺孙〕

  器远问:"文中子:"安我者,所以宁天下也;存我者,所以厚苍生也。"看圣人恁地维持纪纲,却与有是非无利害之说有不相似者。"曰:"只为人把利害之心去看圣人。若圣人为治,终不成埽荡纪纲,使天下自恁地颓坏废弛,方唤做公天下之心!圣人只见得道理合恁地做。今有天下在这里,须著去保守,须著有许多维持纪纲,这是决定著如此,不如此便不得,这只是个睹是。"又问:"若如此说,则陈丈就事物上理会,也是合如此。"曰:"虽是合如此,只是无自家身己做本领,便不得。"又问:"事求可,功求成,亦是当如此?"曰:"只要去求可求成,便不是。圣人做事,那曾不要可,不要成!只是先从这里理会去,却不曾恁地计较成败利害。如公所说,只是要去理会许多汩董了,方牵入这心来,却不曾有从这里流出在事物上底意思。"〔贺孙〕1234

  蔡季通因浙中主张史记,常说道邵康节所推世数,自古以降,去后是不解会甚好,只得就后世做规模。以某看来则不然。孔子修六经,要为万世标准。若就那时商量,别作个道理,孔子也不解修六经得。如司马迁亦是个英雄,文字中间自有好处。只是他说经世事业,只是第二三著,如何守他议论!如某退居老死无用之物,如诸公都出仕官,这国家许多命脉,固自有所属,不直截以圣人为标准,却要理会第二三著,这事煞利害,千万细思之!〔贺孙〕

  凡事求可,功求成,取必於智谋之末,而不循天理之正者,非圣贤之道。〔焘〕

  古人立法,只是大纲,下之人得自为。后世法皆详密,下之人只是守法。法之所在,上之人亦进退下之人不得。〔扬〕

  今世有二弊:法弊,时弊。法弊但一切更改之,却甚易;时弊则皆在人,人皆以私心为之,如何变得!嘉祐间法可谓弊矣,王荆公未几尽变之,又别起得许多弊,以人难变故也。〔扬〕

  扬因论科举法虽不可以得人,然尚公。曰:"铨法亦公。然法至於尽鲍,不在人,便不是好法。要可私而公,方始好。"〔扬〕

  今日之法,君子欲为其事,以拘於法而不得骋;小人却徇其私,敢越於法而不之顾。〔人杰〕

  今人只认前日所行之事而行之,便谓之循典故,也须拣个是底始得。〔学蒙〕

  被几个秀才在这里翻弄那吏文,翻得来难看。吏文只合直说,某事是如何,条贯是如何,使人一看便见,方是。今只管弄闲言语,说到紧要处,又只恁地带过去。〔至〕

  今日天下,且得个姚崇李德裕来措置,看如何。〔浩〕

  今日之事,若向上寻求,须用孟子方法;其次则孔明之治蜀,曹操之屯田许下也。〔德明〕

  因论郡县政治之乖,曰:"民虽众,毕竟只是一个心,甚易感也。"〔扬〕

  吴英茂实云:"政治当明其号令,不必严刑以为威。"曰:"号令既明,刑罚亦不可弛。苟不用刑罚,则号令徒挂墙壁尔。与其不遵以梗吾治,曷若惩其一以戒百?与其覈实检察於其终,曷若严其始而使之无犯?做大事,岂可以小不忍为心!"言经界。〔道夫〕

  因论经界,曰:"只著一"私"字,便生无限枝节。"或问:"程子"与五十里采地"之说如何?"曰:"人之心无穷,只恐与五十里,他又要一百里;与一百里,他又要二百里。"〔淳〕

  吾辈今经历如此,异时若有尺寸之柄,而不能为斯民除害去恶,岂不诚可罪耶!某尝谓,今之世姑息不得,直须共他理会,庶几善弱可得存立。〔道夫〕

  或问:"为政者当以宽为本,而以严济之?"曰:"某谓当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曲礼谓"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须是令行禁止。若曰令不行,禁不止,而以是为宽,则非也。"〔人杰〕

  古人为政,一本於宽,今必须反之以严。盖必如是矫之,而后有以得其当。今人为宽,至於事无统纪,缓急予夺之权皆不在我;下梢却是奸豪得志,平民既不蒙其惠,又反受其殃矣!〔若海〕

  今人说宽政,多是事事不管,某谓坏了这"宽"字。〔人杰〕

  平易近民,为政之本。〔僩〕

  为政如无大利害,不必议更张。则所更一事未成,必閧然成纷扰,卒未已也。至於大家,且假借之。故子产引郑书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人杰〕

  问:"为政更张之初,莫亦须稍严以整齐之否?"曰:"此事难断定说,在人如何处置。然亦何消要过於严?今所难者,是难得晓事底人。若晓事底人,历练多,事才至面前,他都晓得依那事分寸而施以应之,人自然畏服。今人往往过严者,多半是自家不晓,又虑人欺己,又怕人慢己,遂将大拍头去拍他,要他畏服。若自见得,何消过严?便是这事难。"又曰:"难!难!"〔僩〕

  因言措置天下事直是难!救得这一弊,少间就这救之之心又生那一弊。如人病,下热药,少间又变成燥热;及至病热,下寒药,少间又变得寒。到得这家计坏了,更支捂不住。〔僩〕

  问:"州县间宽严事,既已闻命矣。若经世一事,向使先生见用,其将何先?"曰:"亦只是随时。如寿皇之初是一样,中间又是一样,只合随时理会。"问:"今日之治,奉行祖宗成宪。然是太祖皇帝以来至今,其法亦有弊而常更者。"曰:"亦只是就其中整理,如何便超出做得!如荐举,如科场,如铨试,就其中从长整理。"问:"向说诸州厢禁军与屯戍大军更互教阅,如何?"曰:"亦只是就其法整理。"既而叹曰:"法度尚可移,如何得人心变易,各人将他心去行法!且如荐举一事,虽多方措置隄防,然其心只是要去私他亲旧,应副权势,如何得心变!"说了,德明起禀云:"数日听尊诲,敬当铭佩,请出整衣拜辞。"遂出,再入,拜於床下。三哥扶掖。先生俯身颦眉,动色言曰:"后会未期。朋友间多中道而画者,老兄却能拳拳於切己之学,更勉力扩充,以慰衰老之望!"德明复致词拜谢而出,不胜怅然!前一日,先生云:"朋友赴官来相别,某病如此,时事又如此,后此相见,不知又如何。"道中追念斯言,不觉涕下!伯鲁进求一言之诲。先生云:"归去且与廖丈商量。昨日说得已详,大抵只是如此。"称"丈"者,为丈夫。伯鲁言。〔德明〕

  问治乱之机。曰:"今看前古治乱,那里是一时做得!少是四五十年,多是一二百年酝酿,方得如此。"遂俯首太息。〔贺孙〕

  《朱子语类》 宋·朱熹1234

本文来源:https://guoxue.jxxyjl.com/zhuziyulei/6801.html

  •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_《朱子语类》卷二十四 论语六

    ◎为政篇下   △吾与回言章   论语所载颜子语,止有喟然之叹与问仁两章而已。而夫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知是说甚么,惜乎其不传也!〔便〕   或问: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谓颜子心与圣人契。曰:此是前辈已自说了,毕竟要见颜子因甚与圣人契。问者无言。文蔚曰:孔子博他以文,约他以礼,他於...

    发布于:2024-07-19

    详细阅读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二十五 论语七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章   季氏八佾,止是多添人数,未有明文,故夫子就其事责之。若三家雍彻,则分明歌天子之诗,故夫子引其诗以晓之。〔人杰〕   问: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曰:季氏初心,也须知其为不安。然见这八佾人数热闹,便自忍而用之。这便是遏绝天理,失其初心也。   子升问集注两说不同...

    发布于:2024-07-18

    详细阅读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_《朱子语类》卷五十六 孟子六

    ◎离娄上   △离娄之明章   上无道揆,则下无法守。傥上无道揆,则下虽有奉法守一官者,亦将不能用而去之矣。朝不信道,工不信度。信,如凭信之信。此理只要人信得及,自然依那个行,不敢逾越。惟其不信,所以妄作。如胥吏分明知得条法,只是他冒法以为奸,便是不信度也。因叹曰:看得道理...

    发布于:2024-07-18

    详细阅读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_《朱子语类》卷八十四 礼一

    ◎论考礼纲领   礼乐废坏二千馀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为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须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今世变日下,恐必有个硕果不食之理。〔必大〕   礼学多不可考,盖其为书不全,考来考去,考得更没下梢,故学礼者多迂阔。一缘读书不广,兼亦无书可读。如周礼仲春教振旅...

    发布于:2024-07-18

    详细阅读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七十六 易十二

    ◎系辞下   问:八卦成列,只是说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先生解云之类,如何?曰:所谓成列者,不止只论此横图。若乾南坤北,又是一列,所以云之类。〔学履〕   问: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象,只是乾兑离震之象,未说到天地雷风处否?曰:是。然八卦是一项看,象在其中,又是逐个...

    发布于:2024-07-17

    详细阅读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八十七 礼四

    ◎小戴礼   △总论   问:看礼记语孟,孰先?曰:礼记有说宗庙朝廷,说得远后,杂乱不切於日用。若欲观礼,须将礼记节出切於日用常行者看,节出玉藻内则曲礼少仪看。〔节〕   问读礼记。曰:礼记要兼仪礼读,如冠礼、丧礼、乡饮酒礼之类,仪礼皆载其事,礼记只发明其理。读礼记而不读仪礼,许多理皆无安...

    发布于:2024-07-17

    详细阅读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六十四 中庸三

    ◎第二十章   修道以仁。修道,便是说上文修身之道,自为政在人转说将来。修道以仁,仁是筑底处,试商量如何?伯丰言:克去己私,复此天理,然后得其修。曰:固是。然圣贤言仁字处,便有个温厚慈祥之意,带个爱底道理。下文便言亲亲为大。〔〈螢,中虫改田〉〕   问:修道以...

    发布于:2024-07-17

    详细阅读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五十八 孟子八

    ◎万章上   △问舜往于田章并下章   黄先之说:舜事亲处,见得圣人所以孝其亲者,全然都是天理,略无一毫人欲之私;所以举天下之物,皆不足以解忧,惟顺於父母可以解忧。曰:圣人一身浑然天理,故极天下之至乐,不足以动其事亲之心;极天下之至苦,不足以害其事亲之心。一心所慕,惟知有亲。看是甚么物事,皆是...

    发布于:2024-07-16

    详细阅读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六十八 易四

    ◎乾上   问:乾坤,古无此二字。作易者特立此以明道,如何?曰:作易时未有文字。是有此理,伏羲始发出。〔可学〕以下总论乾坤。   乾坤只是卦名。乾只是个健,坤只是个顺。纯是阳,所以健;纯是阴,所以顺。至健者惟天,至顺者惟地。所以后来取象,乾便为天,坤便为地。〔渊〕   乾坤阴阳,以位相对...

    发布于:2024-07-16

    详细阅读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五十七 孟子七

    ◎离娄下   △舜生於诸冯章   若合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先生曰:古人符节,多以玉为之,如牙璋以起军旅。周礼中有以玉为竹节。又有竹符,又有英荡符。荡,小节竹,今使者谓之荡节也,刻之为符。汉有铜虎符、竹使符。铜虎以起兵,竹使郡守用之...

    发布于:2024-07-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1 国学经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