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九十三_《朱子语类》卷一百二 杨氏门人
【guoxue.jxxyjl.com--朱子语类】
◎罗仲素罗先生严毅清苦,殊可畏。〔道夫〕
李先生言:"罗仲素春秋说,不及文定。盖文定才大,设张罗落者大。"文定集有答罗书,可见。〔方〕
道夫言:"罗先生教学者静坐中看"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未发作何气象。李先生以为此意不惟於进学有力,兼亦是养心之要。而遗书有云:"既思,则是已发。"昔尝疑其与前所举有碍,细思亦甚紧要,不可以不考。"直卿曰:"此问亦甚切。但程先生剖析毫釐,体用明白;罗先生探索本源,洞见道体。二者皆有大功於世。善观之,则亦"并行而不相悖"矣。况罗先生於静坐观之,乃其思虑未萌,虚灵不昧,自有以见其气象,则初未害於未发。苏季明以"求"字为问,则求非思虑不可,此伊川所以力辨其差也。"先生曰:"公虽是如此分解罗先生说,终恐做病。如明道亦说静坐可以为学,谢上蔡亦言多著静不妨。此说终是小偏。才偏,便做病。道理自有动时,自有静时。学者只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见得世间无处不是道理,虽至微至小处亦有道理,便以道理处之。不可专要去静处求。所以伊川谓"只用敬,不用静",便说得平。也是他经历多,故见得恁地正而不偏。若以世之大段纷扰人观之,若会静得,固好;若讲学,则不可有毫发之偏也。如天雄、附子,冷底人吃得也好;如要通天下吃,便不可。"〔道夫〕
◎萧子庄
先生问:"浦城有萧先生顗,受业於龟山之门,不知所得如何?"道夫遂以萧先生所答范公三书呈。先生曰:"元来是个天资自好,朴实头底人,初非学问之力。且如所谓"人能弘道"、"君子泰而不骄"、"君子坦荡荡"三者,那人举得本自不伦,他又却从而赞美之。也须思量道如何而能弘,如何而能泰与坦荡荡,却只恁说,教人从何处下手?况"人能弘道",本非此意。如他所说,却是"士不可以不弘毅"、"执德不弘"。今却以"人能弘道"言之,自不干事。又如第二书言:"士之所志,舍仁义而何为哉?惟仁必欲熟,义必欲精。仁熟,则造次颠沛有所不违;义精,则利用安身而德崇矣。"此数句说得侭好。但仁固欲熟,义固欲精,也须道如何而能精,如何而能熟。却只随他在后面说,不知前面毕竟是如何。又如举孟子"不动心""养气"之说,皆是汎说。惟其如此,故人亦谓伊川也只恁地,所以豪杰之士皆傲睨不服。"又曰:"据公所见,若有人问自家"仁必欲熟,义必欲精"两句,如何地答?这便是格物致知。"道夫曰:"莫是克去己私以明天理,则仁自然熟,义自然精?"曰:"此正程先生所谓"涵养必以敬,进学在致知"之意也。"〔道夫〕
◎廖用中
或问为善为利处。因举龟山答廖用中书,云:"龟山说得鹘突,用中认得不子细,后来於利害便不能分别。绍兴间,秦老当国,方主和议。廖有召命,自无所见,却去扣其平日所友善之人郑邦达。邦达初不经意,但言:"和亦是好事。"廖到阙,即助和议,遂为中丞,幸而不肯为秦鹰犬。秦尝讽其论赵丞相,不从。迁工部尚书,迄以此去。"〔儒用〕
龟山与廖尚书说义利事。廖云:"义利即是天理人欲。"龟山曰:"只怕贤错认,以利为义也。"后来被召主和议,果如龟山说。廖初举郑厚与某人,可见其贤此二人。二人皆要上恐脱"不"字。主和议。及廖被召,却不问此二人,却去与叶孝先商量,更辅之以□□。及为中丞,又荐郑毂。然廖终与秦不合而出。但初不能别义利之分,亦是平时讲之不熟也。郑博士,某旧及见之,年七十馀,云尝见上蔡。先人甚敬之。〔贺孙〕
因言廖用中议和事,云:"廖用中固非诡随者,但见道理不曾分晓。当时龟山已尝有语云"恐子以利为义"者,政为是也。"〔寿昌〕
◎胡德辉
因说胡珵德辉所著文字,问德辉何如人。曰:"先友也,晋陵人。曾从龟山游,故所记多龟山说话。能诗文,墨隶皆精好。尝见先人馆中唱和一卷,唯胡诗特佳。赵忠简公当国,与张嵲巨山同为史官。及赵公去位,张魏公独相,以为元祐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遂擢何抡仲李似表二人为史官。胡张所修史,皆标出,欲改之。胡张遂求去。及忠简再入相,遂去何李,依旧用胡张为史官;成书奏上,弄得都成私意!"〔儒用〕
尹氏门人
◎王德修
先生云:"乡日乡间一亲戚虞氏,见仙里王德修见教云:"学者要识一"愧"字与"耻"字。"此言却极好。"〔大雅〕
一日侍坐,学者问难纷然。王德修曰:"不必多问,但去行取。且如人理会"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管说如此是精,如此是一,临了中却不见。"先生曰:"精一则中矣。"〔文蔚〕
《朱子语类》 宋·朱熹
-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_《朱子语类》卷二十四 论语六详细阅读
◎为政篇下 △吾与回言章 论语所载颜子语,止有喟然之叹与问仁两章而已。而夫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知是说甚么,惜乎其不传也!〔便〕 或问: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谓颜子心与圣人契。曰:此是前辈已自说了,毕竟要见颜子因甚与圣人契。问者无言。文蔚曰:孔子博他以文,约他以礼,他於...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二十五 论语七详细阅读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章 季氏八佾,止是多添人数,未有明文,故夫子就其事责之。若三家雍彻,则分明歌天子之诗,故夫子引其诗以晓之。〔人杰〕 问: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曰:季氏初心,也须知其为不安。然见这八佾人数热闹,便自忍而用之。这便是遏绝天理,失其初心也。 子升问集注两说不同...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_《朱子语类》卷五十六 孟子六详细阅读
◎离娄上 △离娄之明章 上无道揆,则下无法守。傥上无道揆,则下虽有奉法守一官者,亦将不能用而去之矣。朝不信道,工不信度。信,如凭信之信。此理只要人信得及,自然依那个行,不敢逾越。惟其不信,所以妄作。如胥吏分明知得条法,只是他冒法以为奸,便是不信度也。因叹曰:看得道理...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_《朱子语类》卷八十四 礼一详细阅读
◎论考礼纲领 礼乐废坏二千馀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为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须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今世变日下,恐必有个硕果不食之理。〔必大〕 礼学多不可考,盖其为书不全,考来考去,考得更没下梢,故学礼者多迂阔。一缘读书不广,兼亦无书可读。如周礼仲春教振旅...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七十六 易十二详细阅读
◎系辞下 问:八卦成列,只是说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先生解云之类,如何?曰:所谓成列者,不止只论此横图。若乾南坤北,又是一列,所以云之类。〔学履〕 问: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象,只是乾兑离震之象,未说到天地雷风处否?曰:是。然八卦是一项看,象在其中,又是逐个...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八十七 礼四详细阅读
◎小戴礼 △总论 问:看礼记语孟,孰先?曰:礼记有说宗庙朝廷,说得远后,杂乱不切於日用。若欲观礼,须将礼记节出切於日用常行者看,节出玉藻内则曲礼少仪看。〔节〕 问读礼记。曰:礼记要兼仪礼读,如冠礼、丧礼、乡饮酒礼之类,仪礼皆载其事,礼记只发明其理。读礼记而不读仪礼,许多理皆无安...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六十四 中庸三详细阅读
◎第二十章 修道以仁。修道,便是说上文修身之道,自为政在人转说将来。修道以仁,仁是筑底处,试商量如何?伯丰言:克去己私,复此天理,然后得其修。曰:固是。然圣贤言仁字处,便有个温厚慈祥之意,带个爱底道理。下文便言亲亲为大。〔〈螢,中虫改田〉〕 问:修道以...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五十八 孟子八详细阅读
◎万章上 △问舜往于田章并下章 黄先之说:舜事亲处,见得圣人所以孝其亲者,全然都是天理,略无一毫人欲之私;所以举天下之物,皆不足以解忧,惟顺於父母可以解忧。曰:圣人一身浑然天理,故极天下之至乐,不足以动其事亲之心;极天下之至苦,不足以害其事亲之心。一心所慕,惟知有亲。看是甚么物事,皆是...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六十八 易四详细阅读
◎乾上 问:乾坤,古无此二字。作易者特立此以明道,如何?曰:作易时未有文字。是有此理,伏羲始发出。〔可学〕以下总论乾坤。 乾坤只是卦名。乾只是个健,坤只是个顺。纯是阳,所以健;纯是阴,所以顺。至健者惟天,至顺者惟地。所以后来取象,乾便为天,坤便为地。〔渊〕 乾坤阴阳,以位相对...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子语类》卷五十七 孟子七详细阅读
◎离娄下 △舜生於诸冯章 若合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先生曰:古人符节,多以玉为之,如牙璋以起军旅。周礼中有以玉为竹节。又有竹符,又有英荡符。荡,小节竹,今使者谓之荡节也,刻之为符。汉有铜虎符、竹使符。铜虎以起兵,竹使郡守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