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校释 朱谦之_《老子校释》第四十五章

老子校释 2022-01-15 网络整理 可可

【guoxue.jxxyjl.com--老子校释】

大成若?,其用不弊。

  謙之案:“?”,各本作“缺”,意林卷一引經及河上公注均作“鈌”,宋刊河上本作“?”。馬敘倫曰:“‘鈌’‘?’並‘缺’之訛,六朝俗書‘缶’旁與‘垂’旁往往相亂。‘缶’寫成‘□’,因復誤為‘金’也。”“弊”字,傅奕、彭、趙及韓詩外傳九均作“ 敝”。韻會小補曰:“敝,筆別切,老子云云。”是方日昇所見本作“敝”。畢沅曰:“‘敝’,河上公、王弼作‘□’。”是畢所見河、王本作“□”。今諸河、王本皆作“弊”,同此石。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謙之案:敦煌、遂州、傅、范本及文選魏都賦注、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注、一切經音義五一“盈”均作“滿”。傅、范“沖”作“盅”。范應元曰:“‘大滿若盅’,郭雲、王弼同古本。”是范所見王本亦作“滿”。

  案作“盈”是也。“滿”字以避漢惠帝諱而改(蔣錫昌說)。各本作“盈”,“盈”字是故書(馬敘倫說)。“沖”,從傅、范本作“盅”,是也。字亦作“沖”。准南原道“沖而徐盈”,注:“虛也。”此“大盈若沖”,即大盈若虛也。

  又案“大盈”與上文“大成”相對成文,“成”即“盛”字。盛與盈皆從皿,為飲食用古器物。馬敘倫曰:“案‘成’為‘盛’省。說文曰:‘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引申謂器曰盛,禮喪大記‘食粥於盛’是也。此文‘盛’‘缺’相對。說文:‘缺,器破也。’”謙之案“盈”亦器也,說文:“□,滿器也,從皿□。”引申謂滿貯為盈。“大盈若沖”,“沖”宜作“盅”,說文皿部:“□,器虛也,從皿,中聲。老子曰:‘道盅而用之。’”器虛對器滿而言,言大盈之器,有如虛中之器,則其用不窮也。

  大直若屈,

  謙之案:諸河、王本同,傅、范“屈”作“詘”。羅卷“直”作“真”,誤。   范應元曰:詘音屈,枉曲也。太史公司馬談同古本。

  馬敘倫曰:各本及淮南道應訓、後漢書荀爽傳注引並作“屈”。說文:“屈,無尾也。”“詘,詰詘也。”“?,頭頡?也。”“□,蛣□也。”是詰詘為屈曲之義。古書“屈申”字亦多用“詘”。又案此下當有“其用不屈”一句。

  孫詒讓曰:案韓詩外傳九引老子“屈”亦作“詘”,與傅本正同,“大巧若拙”句在“大辯若訥”下,下又有“其用不屈”四字。以上文“其用不弊”、“其用不窮”二句例之,則有者是也。韓所據者,猶是先秦、西漢古本,故獨完備。魏、晉以後本皆挩此句矣。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羅振玉曰:“訥”,敦煌本作“吶”。

  謙之案:李道純本、樓正本“辯”作“辨”。莊子胠篋引“大巧若拙”句,淮南道應訓引上二句,並與此同。韓詩外傳九引作“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其用不屈”,牟子理惑論引作“大辯若訥,大巧若拙”,二句倒置。

  易順鼎曰: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篇“大巧若拙”下又云“是以贏而若詘”,疑所據本有“大贏若詘”一句,無“大辯若訥”一句。

  躁勝塞,靜勝熱,

  魏稼孫曰:“躁勝塞”,御注“塞”作“寒”,嚴失校。

  謙之案“塞”,諸本作“寒”,此誤字。“靜”,傅本作“靖”,下同。又“躁”字,馬敘倫曰:“‘躁’,說文作‘趮’,疾也,今通作‘躁’。此當作‘燥’。”案:馬說是也。釋名:“躁,燥也,物燥乃動而飛揚也。”釋言語:“燥,焦也。”說文:“燥,乾也。”嚴遵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篇曰:“故陰之至也,地裂而冰凝,清風飂冽,霜雪嚴凝,魚鱉蟄伏,萬物宛拳。當此之時,一處溫室,臨爐火,重狐貉,襲毳綿,猶不能禦也;及至定神安精,動體勞形,則是理泄汗流,捐衣出室,暖有餘身矣。”此以“動體勞形”釋“躁”字,雖有見地,然欲以此說明“處溫室,臨爐火,重狐貉,襲毳綿”,不足以勝寒,則與常識所見不同,此蓋誤於以“躁”為“趮”之說。實則“躁”者燥也,“燥”乃老子書中用楚方言,正指爐火而言。詩汝墳釋文曰:“楚人名火曰燥,齊人曰燬,吳人曰?。”老子楚人,故用“躁”字。“躁勝寒”與“靜勝熱”為對文。“靜”與“?”字同,楚辭“收潦而水清”,注作“?”。說文:“?,從水,靜聲。”意謂清水可以勝熱,而爐火可以禦寒也。 12

  清靜以為天下正。

  嚴可均曰:“以為天下正”,各本無“以”字。

  謙之案:景福、邢玄、室町、顧歡、傅、范本均有“以”字。范“清”上有“知”字,云:“古本有‘知以’二字。”“清靜”,嚴本與文選揚雄解嘲注引作“能清能靜”。“正”,遂州本作“政”,敦煌本作“正”,不作“政”,武內誤校云:“敦、景、遂三本作‘ 政’。”馬敘倫曰:各本及文選東征賦注引作“清靜為天下正”。

  譣河上注曰:“能清能靜,則為天下長。”是河上作“能清能靜,為天下正”。成疏曰:“清虛寧靜,可以自利利他,以正治邪,故為天下正。”則成作“清靜以為天下正”。史記老子傳曰:“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蓋節文。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缺、敝韻(祭部,敝音蹩),沖、窮韻(中部),屈、拙、訥、熱韻(脂、祭通韻,屈音缺,拙協音梲,訥協奴月反)。靜、正韻(耕部)。鄧廷楨:缺、弊韻,云:“‘弊’音在祭部,‘缺’則祭部之入聲也。”謙之案:姚文田與江同,鄧廷楨、高本漢、奚侗、陳柱均不以“熱”字為韻。

  李道純曰:“弊”協韻作“鱉”。

  顧炎武唐韻正十六屑:“缺”去聲則苦惠反,亦作“?”。老子:“大成若?,其用不□。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右景龍碑本四十一字,敦煌本、河、王本四十字,傅、范本四十二字。河上本題“洪德第四十五”,王本題“四十五章”,范本題“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12

本文来源:https://guoxue.jxxyjl.com/laozixiaoshi/1498.html

  • 老子校释 朱谦之_《老子校释》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羅振玉曰:“敢”字,敦煌壬本作“能”。   謙之案:范本“兵”下有“者”字,傅、范本“言”下有“曰”字,遂州本“敢”下有“求”字。又焦竑曰:“‘用兵有言’,古兵家有此言也。”知“用兵”上應有“古”字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無兵。...

    发布于:2022-01-23

    详细阅读
  • 老子校释 朱谦之_《老子校释》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謙之案:傅、範本、王羲之本、趙孟俯本“為之”下有“者”字。又道藏宋張太守匯刻四家注在“為之”句下,王注有“為造為也”四字,他王本脫去此句。   天下神器,不可為。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嚴可均曰:“神器”,大典“器”下有“也”字。“不可為”,各本“為”下有“也...

    发布于:2022-01-23

    详细阅读
  • [老子校释 朱谦之]《老子校释》第三十六章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嚴可均曰:“翕之”,河上作“□之”,王弼作“□之”,簡文作“歙之”,又作“給”。“必故”,各本作“必固”,下三句皆然。   謙之案:作“翕”是也。傅、範皆作“翕”。範曰:“翕,歛也,合也,聚也。王弼同古本。”是王本亦作“翕”,今本作“歙”。釋文出“將欲□”,知釋文所見王本作...

    发布于:2022-01-22

    详细阅读
  • 老子校释 朱谦之_《老子校释》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   嚴可均曰:“為天下蹊”,各本作“溪”。釋文:“溪,或作溪。”   羅振玉曰:景福本亦作“溪”,景龍本作“蹊”,敦煌本作“奚”,下並同。   謙之案:作“奚”是也。莊子天下篇、淮南道應訓引作“溪”,此或後人以老子誤字改之。“溪”,玉篇:“詰難切,與溪同。”說文:“溪,山...

    发布于:2022-01-22

    详细阅读
  • [老子校释 朱谦之]《老子校释》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嚴可均曰:“知此兩者”,河上、王弼無“知”字。“孰知其故”,此句下各本有“是以聖人猶難之”。羅振玉曰:景龍、御注、景福三本均作“知此兩者”,敦煌庚、壬二本作“常知此兩者”。“是以聖人猶難之”,景龍本、敦煌辛本無此句。   謙之...

    发布于:2022-01-22

    详细阅读
  • 老子校释 朱谦之_《老子校释》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羅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龍、廣明本均作“卅”。   謙之案:景龍作“三十”,敦煌、廣明作“卅”,羅誤校。又室町本亦作“卅”。吳雲曰:“卅,諸本作三十。”是也。玉篇:“卅,先闔切,三十也。”又“輻”字,疑本或作“輹”。易小畜“輿,脫輻”,釋文:“‘輻,本作‘輹...

    发布于:2022-01-22

    详细阅读
  • 老子校释 朱谦之_《老子校释》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嚴可均曰:“百谷王”,各本“王”下有“者”字。“以其善下之”,河上無“其”字。   謙之案:治要引無“者”字,御覽地部引有。又傅、趙本“之”下有“也”字,御覽地部、皇王部引同。唯地部引無“之”字,高翿本同。柰卷作“以其善下之故”。   丁仲祐...

    发布于:2022-01-22

    详细阅读
  • 【老子校释 朱谦之】《老子校释》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云:‘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   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蓼莪篇、四月篇並云:“民莫不穀。”毛傳並云:“穀,養也。”“穀”亦通作“谷”。爾雅釋天:“東風...

    发布于:2022-01-21

    详细阅读
  • 老子校释 朱谦之_《老子校释》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之,熟敢?   嚴可均曰:“民不畏死”,高翿“民”下有“情”字。“若使常畏死”,御注、高翿“使”下有“人”字,河上、王弼有“民”字。“□之”,各本作“殺之”,下倣此。   羅振玉曰:“若使民”,景龍本、敦煌辛本無“民”字。“常畏死”,敦煌辛...

    发布于:2022-01-21

    详细阅读
  • 老子校释 朱谦之_《老子校释》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謙之案:傅奕本作“可以為天下母”,諸本無“可”字,惟道藏王本此句下注:“善始之,則善養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則可以為天下母矣。”道藏宋張太守彙刻四家注與藏本同,殿本誤脫此二十二字。案注文“可以為天下母”,與傅奕本同。   既知其母,又知其子。   嚴可均曰:“又知其子...

    发布于:2022-01-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1 国学经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